在打造两大增长极中勇担重任
邢录珍 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和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是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性举措,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港口是连接内陆的纽带、走向海洋的桥梁、对外开放的门户、产业集聚的平台,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河北港口集团作为统筹省域港口开发、建设和经营的国有大型企业,有责任在打造两大增长极中担当龙头,发挥重要作用。 港口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建设经济强省必须优先发展港口,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 加快港口建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迫切需要。当今社会,港口不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水陆交通枢纽,而且已成为国际大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连接世界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中心环节。全世界90%的贸易通过港口及水运方式完成,95%的贸易货物通过港口集散。我国沿海城市用不到30%的陆域土地吸引了80%以上的外来直接投资,生产了90%以上的出口产品,创造了全国85%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依托港口资源做大做强沿海经济,进而带动腹地发展,是低成本配置资源、交换产品、融入世界经济的最佳路径。 加快港口建设,是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必然要求。作为海上运输的枢纽,港口往往成为货物的重要集散地,特别是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港口越来越多地具备了提供信息服务和商品贮存、集散、物流配送等高附加值功能,对临港经济、腹地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充分利用我省沿海有利条件,加快港口建设,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既是我省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区域的关键所在。 加快港口建设,是聚集优势产业和资源,做大做强沿海经济的重大举措。现代的沿海经济,大都呈现临港产业集聚的特征。从我省来看,由秦皇岛港、黄骅港、唐山港等形成的沿海港口体系,背靠全省,面向三北,经济腹地辽阔,产业门类齐全,有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快港口建设,已成为河北沿海经济由“塌陷区”成长为“隆起带”的核心动力。 加快港口建设,是促进港产城互动,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港口经济的发展直接带来对道路、通信等设施需求的增加,吸引外来投资,推动有关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港口的资源配置作用,可以大大提升城市经济集聚和产业派生能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链。“建港兴城,以港兴城,港为城用,港以城兴,港城相长,衰荣共济”,是世界范围内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借助秦皇岛港、黄骅港、唐山港以及临港工业的巨大带动作用,我省沿海城市发展必将有一个大的飞跃。 优势和机遇是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本和条件,我省港口发展既具备独特的资源优势,又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作为主导全省港口建设、推动河北港口发展、在促进河北沿海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企业,河北港口集团具有加快发展的基础优势。 资源优势。河北港口集团现有岸线资源15.76公里,所经营管理的秦皇岛港是我国“北煤南运”大通道的主枢纽港,我国主要对外贸易综合性国际港口之一;唐山曹妃甸港区是国内重要的进口矿石中转港,集团控股建设并经营的曹妃甸矿石码头一期、二期工程,年设计通过能力6550万吨;沧州黄骅港综合港区是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 经营优势。集团坚持以精细管理提效率,以特色服务争客户,以市场开拓增腹地,在加快建设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大港口基地基础上,拓展长三角江苏靖江煤炭物流项目,扩大港口物流通道。同时,重视国际港口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成效明显。 腹地优势。秦皇岛、曹妃甸和黄骅三大港区处于环渤海中心地带,在中国北方经济带中具有东出西联、南下北上的独特区位优势,其直接经济腹地有京、津、冀,间接腹地有我国中西部、北部、东北部以及华东、华南及东南亚、东北亚等地区。 当前,我省港口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从宏观形势看: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经济合作与竞争深入发展,我国作为国际制造中心的地位不会改变,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将支撑港口持续发展。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将进一步加强,使港口、交通、物流面临更大更广泛的市场需求。 从政策环境看:国家层面,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为港口加快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冀中南地区列入重点开发区域,为港口腹地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我省层面,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沿海经济隆起带,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和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为发挥港口优势提供了广阔空间。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河北省沿海集装箱发展的意见》,将促进港口开放、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经济转型。 从发展需求看:随着开放的深入推进,环渤海地区将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石化、重化工制造基地,区域内港口肩负着能源及工业原材料、产成品等重要物资运输的任务,成为我国重化工产业及大宗散货码头布局的重点,这将使河北港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责任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必须切实增强主动性,在打造两大增长极中勇担重任,实现新发展 加快融入,争做两大增长极抢抓机遇的先行者。进一步完善集团发展战略规划,确定和实施“12358”战略。即坚持“一条主线”,坚持“以港为基、跨区经营、开放多元、转型升级”的发展主线,重点推进港口、临港及陆港物流园区、腹地集疏运通道及其货运站场等项目的布局建设;打造“两大平台”:集团发展的资本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明晰“三大主业”:港口经营、建设及配套服务,港口物流,其他水上运输辅助服务、相关投资及资产管理;构建“五大板块”:港口经营、物流服务、地产开发、投资金融、综合服务;开展“八项业务”:港口主业、港口物流、港口建设、港机制造、港口地产、港口服务、资源开发、资本运作。 致力转型升级,争做两大增长极科学发展的核心区。按照两大增长极“先行先试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区、新兴产业的聚集区”定位要求,优化调整港区业务和货类结构,打破“一煤独大”格局。秦皇岛港区,在巩固煤炭运输主枢纽港地位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现代化综合港口功能;曹妃甸港区,凭借深水大港优势,大力发展矿石等杂货运输业务;黄骅港综合港区,通过建设使其成为环渤海地区吞吐能力大、综合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综合大港。 纵深拓展腹地,争做两大增长极走向海洋的桥头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已有腹地,在秦皇岛、曹妃甸、黄骅三个港区建立临港保税物流园区、构建完善的“三港一地”物流网络,优化港口资源配置,提升港口的集疏运条件,实现港口货物的快速流动。在此基础上,联合石家庄等内陆城市,共同推进“内陆港”建设,实现陆海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和港城经济良性互动。 畅达产业通道,争做两大增长极汇聚要素的集散地。坚持海港带动与陆港建设相结合,构建以港口为载体,以兼具保税功能的临港及陆港物流园区为支撑,以集疏运通道为纽带的多层次、现代化港口物流网络。一方面,做强煤炭区域性能源供应链,打造煤炭供应链服务平台;一方面做强铁矿石省内钢铁供应链,建立企业间投资合作协调机制,完善铁矿石运输供应、储备基地、钢铁企业运输链条。 建强临港经济,争做两大增长极区域崛起的动力源。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形成集生产、储运、销售为一体,技术、金融、信息、保险等全方位发展的新型经济。在发展煤炭、矿石、杂货、油品、集装箱等货类运输基础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最大限度发挥港口辐射带动作用。 (作者系河北港口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
关键词:港口建设,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