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至善 为商至信 亲朋好友追忆最美老板杜光华
2012年12月21日,在浙江永康做生意的我省安平籍民营企业家杜光华,为救落水员工纵身一跃,将30岁的生命定格成永恒。是什么促成他那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纵身一跃?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日前,记者深入养育了这名“最美老板”的安平县,联系他在安平及永康的亲朋好友,追访他生前的点点滴滴,希望能还原一个立体、真实的杜光华。 仁义、大气,做生意但没有“钻钱眼儿里” 安平县中大良村,是杜光华的家乡。“这么好的小伙子,咋这么早就走了呢?”村里70岁的杜丛环老人反复对记者念叨这句话。老人无儿无女,住得与杜光华家的老宅相隔不远。在他的记忆中,杜光华从小就懂事,“家里包了饺子、新蒸了大馒头,他时常给我送来。后来他出去做生意了,可逢年过节回老家,还是不忘买水果、点心来看我……”说着说着,杜丛环不禁老泪纵横。 30岁的杜胜卫,是杜光华的“发小”。12月22日凌晨得到杜光华出事的消息后,他立即摸黑从安平赶到石家庄。为了尽快见光华最后一面,他和安平几个朋友选择从石家庄坐飞机到上海,再转车赴永康。“没想到,平生第一次坐飞机,竟是这样的生离死别。”杜胜卫难掩悲戚。 在杜胜卫心目中,杜光华是个很仁义的人:“上学时,他家条件并不好,却把仅有的零花钱帮同学;为了骑车捎同学上学,他常常提前出门,绕个远道接上同学再往学校赶……” 而最让他感动的,是做生意之后杜光华的大气:谁生意上资金周转不开,或是家里有个急难事儿,只要向杜光华开口,他总是全力帮助。“前些年,哥的生意做得还不是很好,我无意间说出盖房缺钱,他二话不说就拿了2万元现金给我。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也刚在县城买了房,只交了首付,手头正需要钱呢。”杜胜卫感慨地说,“都说‘亲兄弟,明算账’。哥虽然做了生意,可没有‘钻钱眼儿里’。这是我最敬佩他的地方。” 在当地人的讲述中,记者得知,杜光华十五六岁就出去打拼了。他的从商之路,始于叔叔杜占坡在湖南衡阳的一个丝网门市部。杜光华不仅站柜台卖货、跑外地进货,还和其他员工一样,把几十公斤的丝网搬上搬下。 等到自己创业当了老板,一贯善待他人的杜光华,对自己的员工更是善待有加。 随着生意做大,2004年,杜光华和家人共同投资200多万元,在安平县城西南建立了博利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前不久,由于厂子面临拆迁,他们刚在县城西边拿下一块地,打算建新厂。杜光华的堂弟杜伟光介绍说:“哥对二次创业做了全盘规划:企业要转型升级,进行丝网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记者看到了新厂的规划效果图,在车间、办公楼之外,一栋员工宿舍楼赫然醒目。“哥说要装太阳能热水器、装空调,员工下班可以洗澡,夏天不受热……”杜伟光说,杜光华对工程建筑不熟悉,他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要把员工宿舍弄得舒舒服服。 竞争对手也佩服他的为人至善、为商至信 说起杜光华涉足商海,还有一段故事。 安平县工商联主席李增强,与杜光华的父亲杜泽生很熟。据他介绍,那一年,杜泽生初试商海,就在一单丝网生意中被骗,东拼西凑来的10万元投资荡然无存。李增强说,当时,市场经济秩序不好,被坑骗而倾家荡产的不在少数。有人被骗后选择欺骗他人,也有人一跑了之,把债务推得干干净净。但杜泽生却从头干起,一点点儿挣钱还债。“光华弃学从商,很大原因是为了帮父亲减轻压力。” 杜光华20岁时“自立门户”,在浙江永康租了一个小门脸经销丝网。起初生意并不好,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可他并不着急,坚持价格公道、质量有保证,且允许客户先拿货再付款,有的用不完甚至可退回。两年后,他的店开始在永康五金行业小有名气。不久,他又在新落成的永康五金城里租了一个更大的门脸。“我和杜光华建立友情,缘自一个很小的订单。”接受记者电话采访的永康五金城副总经理胡元回忆,几年前,他的一个朋友要一批数量很少的丝网,货要发到大兴安岭,而当时的物流仅能发到齐齐哈尔,再找车中转。坦诚地说,这单生意去除电话费、运费和找货站的钱,几无利润可言,他先后找了两家店都被婉拒。但当找到杜光华时,杜光华一口就答应了。 做丝网生意的人都知道,丝儿细些、管儿薄些,成本就降了下来,而利润也就增加了。但杜光华不允许自己的工厂有如此行为。他要求工人须严格按照图纸生产,出厂前产品还一律进行质检。“和他做过生意的人,愿意再做第二次,也愿意把其他生意人介绍给他,因为他做人做事让人放心。”电话中,和杜光华有生意往来的温州商人付朝对杜光华如此评价。 2008年,付朝将一笔生意交给杜光华。但合同签订不久,原料铁丝的价格上涨,如果按原合同做,不仅赚不到钱,还要赔钱。在安平老家工厂负责生产的姐姐杜爱华建议:“不如找个理由毁约吧,那样就是交个违约金,也比赔本强。”但杜光华坚持签了合同就按合同办。杜爱华说,当时姐弟俩曾为此发生激烈争执,但最后货还是如期保质发出。“因为他说的一句话让我想了很久,那就是‘做生意要有长远眼光,客户是金,不能太在意一单生意的赔赚’。”杜爱华回忆说。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在永康五金城,还有十余家安平人经营的丝网店铺。不管哪家接了订单却现货不够时,都会到杜光华店里拿货,而杜光华也只是要个成本价,绝不赚差价。“即使是竞争对手,也不得不佩服他的为人至善、为商至信。”胡元说。 杜光华的手机仍然开通着,只为“信誉”二字 1月9日,杜光华离世后的第19天。清晨6时许,天还很黑。博利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灯火通明,一片忙碌景象。杜伟光正指挥着几个工人,将28吨丝网产品装车准备发往浙江永康。在杜光华出事后,家人悉数奔赴永康。而杜伟光被留在安平选购原料、监督生产、完成订单。 在安平采访,有两件事让记者颇为触动。 一件是,杜光华原来使用的手机竟然还开通着!那天,获悉他的手机号后,记者试着拨打,竟然拨通了。电话那端,是他父亲杜泽生的声音,老人现在永康帮着打理生意。杜光华的电话号码为什么还要继续使用?杜泽生说,这部手机是杜光华生前和客户联系的重要渠道,他怕还有未交付的订单。而令他感动是,打电话来的很少是“催货”的,更多的是“还款”、“帮忙”的。“叔,我这儿还欠着一笔货款,您告我个账号,我打过去!”“叔,光华帮过我,您现在要是钱紧,一定说话!” …… 杜泽生说,这一个个电话,既会触碰他心底的伤痛,又让他深深感动,以至每接一次电话就会掉一次泪。但他还是要把这个电话号码保留一段时间,只为了“信誉”二字。 另一件是,1月8日晚8时许,记者在中大良村采访结束离去时,乘坐的汽车在村口扎了胎,司机只好摸着黑换备胎。这时,几名村民从此路过,得知我们的情况,纷纷围拢来,用手机给我们照亮。那寒夜里微弱的光亮,令人感觉如此温暖。“杜光华是安平这块土地养育的优秀儿女。”安平县委书记李哲民说,近年来,随着安平丝网经济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在外经商人数和企业数量也随之不断上升。经受市场经济的洗礼,越来越多的安平民营企业家正自觉把诚信经营、善德待人的品质发扬光大。 |
关键词:杜光华,最美老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