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

40年传承“花丝镶嵌”工艺绝技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 2013-05-10 10:10:3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马福良正在制作金执壶。马维盛 摄

  5月3日傍晚,从福建回到家乡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的马福良,又带回一个好消息,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他用花丝镶嵌工艺制作的一尊《龙凤宝瓶》摘得银奖。

  作为大厂回族自治县良盛达花丝镶嵌特艺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今年56岁的马福良的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21个,其中金奖7个。虽然没有高学历,没有从小接受专业美术训练,但身为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他创造性地将蒙藏工艺、俄罗斯的卡克图工艺嫁接到花丝镶嵌工艺中,使这门古老的技艺再次焕发新彩。前不久,他被评为我省十大金牌工人。

  刻苦钻研,让古老的宫廷技艺再焕发新彩

  5月6日,记者在位于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的良盛达花丝镶嵌特艺有限公司的制作车间内看到,工人们心无旁骛地盯着眼前的作品忙碌,制胎的拿着小锤在银质薄片上叮叮当当敲着,錾刻的将图样覆在胎体上小心刻下精美花纹,画筋的手执蘸有红色釉料的毛笔轻轻划下……纯手工制作的花丝镶嵌工艺品经过不同工序,最终成为巧夺天工之作。“花丝镶嵌在明清两代成为宫廷供奉,在清代被列为燕京八绝之一。2008年,这项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马福良边走边向记者介绍,这边是工人在把金、银抽成细丝,那边是工人在把金、银薄片锤打成器皿,錾出图案,再镶以宝石。“这是两种独立的工艺,但常在一起使用,花丝镶嵌之名由此得来。”

  在良盛达公司的制作车间内,一根根金属细丝,经过堆、垒、编、织、掐、填、攒、焊等八大工序,可以制出造型各异的工艺品、精美雅致的首饰。“一根花丝有0.3毫米左右,工艺非常繁琐细腻,烧制的时候温度跨度非常大,必须掌握好火候,一件大的作品甚至需要几年才能完成,加上用料十分考究,使得花丝镶嵌成品雍容华贵、富丽堂皇,这也是其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马福良介绍。

  从17岁起师从父亲专注于花丝镶嵌工艺,马福良先后创作的作品《莲花薰》、《天坛》、《九龙壁》获评中华民族艺术珍品、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第二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工艺品礼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会金奖;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上,《银烧瓷翡翠执壶》、《银牦牛角薰》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近两年来,他的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21个,其中金奖7个。

  “不应该让这项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宝贵技艺在我们手上失传。”在这一传统工艺面临失传、后继乏人的窘境下,马福良加紧了对花丝镶嵌技艺的研究。

  为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他修完了本科课程,在清华美院进修,涉猎中国的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伊斯兰文化及现代美学,形成了独特的手工艺流程及工艺特征。

  马福良将俄罗斯的宫廷工艺卡克图、蒙藏工艺与传统的花丝镶嵌工艺融合,使大厂的花丝镶嵌产品形式更加多样,除保留了传统的装饰云纹和花卉,增加了多叶团簇装饰纹路,马福良所在的公司已能生产蒙藏、花丝烧蓝、卡克图、金银摆件、首饰等八个系列1100余种产品。

  面向市场,他设计出的卡克图银剑、纯银酒具、花丝盘、花丝骨包象等,在国内高端礼品市场上备受欢迎,被当做珍品收藏,其作品《花丝孔雀蜡台》就被国际友人当作礼品送给某国元首。

  培养传承,让更多年轻人掌握这门古老的技艺

  说起花丝镶嵌的工艺,马福良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而说起技艺传承,马福良又忧心不已:“花丝工艺至少三年才能出徒,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每天埋头在车间学习这种看起来枯燥的技艺。”

  据马福良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花丝镶嵌工艺品出口订单比较多,但近些年,由于种种原因,订单减少,一些花丝镶嵌工人纷纷寻找出路,如今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仅以百计。

  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从事这门技艺,马福良没少想办法。

  1997年,一直从事工艺品外贸业务的马福良创办了特种工艺品公司,没想到就在这一年遭遇亚洲金融危机,从事外贸生产与销售的企业生意都一落千丈,但马福良坚持没有停产,最终和职工一道渡过了难关。2008年,该厂更名为良盛达花丝镶嵌特艺有限公司,时间不长就遇上了国际金融危机,生意再次受到大冲击。这时,马福良同样选择坚持,给所有员工上了养老保险,并保持其工资收入不低于县内同行业的水平。“公司每年多支出20多万元,但让员工队伍稳定了下来。目前公司拥有65名生产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其中艺龄30年以上的有15人,艺龄20年以上的30人,保持了制作大型、高端工艺品的能力。”马福良说。

  在良盛达公司展室,正中摆放着一件名为《天坛》的作品,上面的每一根柱子、每一片瓦,以及台阶中间的每一条龙真切、生动,无论是整体还是细节,均完美再现了真实的天坛。金银材质,加上独特的花丝烧蓝、錾刻等工艺,作品光鲜明亮、雍容华贵。“这是公司的5名员工联合打造的。”马福良告诉记者,这件获国家级金奖的作品,用银在20公斤以上、宝石数百颗,制作者们曾在北京天坛实地考察33次,耗时两年多,用了800多个工作日完成。

  获奖作品《九龙壁》仿照的是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按照1∶53比例制作而成,同样凝结着集体的智慧与汗水。为了企业发展,为了技艺传承,马福良着意培养年轻职工,2011年,我省评选工艺美术大师,良盛达公司4名职工参评,其中1名被评为一级工艺美术大师,3名被评为二级工艺美术大师。“如今,这项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有了政府的支持,加上传统文化和民族工艺被更多人喜爱,花丝镶嵌工艺一定能更好地传承下去。”言语间,马福良对花丝镶嵌工艺发展的前景信心很足。

关键词:工艺绝技,传承,花丝镶嵌

责任编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