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妈妈”自制《防拐小常识》
6月7日,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均以《呵护娇嫩花蕾别当“马虎爹妈”》为题,报道了当前家长对孩子安全教育的困惑。该报道发出后,引起众多读者和网友的热议,公众视线再次聚焦未成年人安全问题。石家庄一位热心“警察妈妈”日前自制了一份《防拐小常识》,希望能够给更多的孩子和家长们提个醒。 1 热心“警察妈妈”自制“防拐卡” 近日,省会一位学生家长向河北新闻网爆料称,其女儿在东风西路小学就读,孩子同学的妈妈是一名警察,这位“警察妈妈”自费制作、印发了很多份《防拐小常识》卡片,发给班里每一名孩子,都是些非常实用有效的小知识。这位家长希望通过媒体让更多的未成年人和家长了解到这些简单、易记的小常识。 笔者从这位学生家长提供的《防拐小常识》上看到,内容主要分为“如何预防拐卖”和“发现自己被拐卖该怎么办”两部分,共有12条,仅500多字,以简明通俗的话语,告诉家长怎样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防拐卖的意识,以及如果被拐卖后如何应对。比如,孩子应该记住家庭电话号码;要能辨认警察、军人、保安等穿制服的人员;万一被拐卖后,要积极通过写小纸条等方式向周围人暗示处境、求助,等等。 笔者经多方联系,见到了自制《防拐小常识》的“警察妈妈”郑丹丹。据了解,郑丹丹是石家庄市公安局一位政工干部,同时也是一个7岁女孩的母亲,日常工作中接触到大量儿童被拐卖的案例以及未成年人安全教育的内容,她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总结,制作了这份《防拐小常识》卡片,不仅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发给孩子班里每一位同学,希望“提醒更多的孩子和家长,增强大家的防范意识”。 “家长们平时工作都忙,对孩子的照顾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孩子的安全问题主要还靠孩子自己。有的孩子被拐后自己能逃回来,比如前段时间湖北5岁女童被拐后自己机智脱困,但更多的孩子却是没有了音信。所以安全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家长平时注重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这份小常识还不够完善,也希望全社会更多的热心人来共同完善它。”郑警官由衷地说。 2 安全教育不能单靠学校 据媒体报道,近日发布的《幼儿安全自护摸底调查初步报告》称,北京有两成幼儿曾遭遇安全问题,六成受访家长承认自己或监护人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溺水、烧伤、烫伤、跌落、中毒等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儿童的主要“杀手”。该《报告》提示,家长在看护好孩子的同时,应当注重对孩子进行简单有效的防范教育。 笔者就未成年人安全问题随机采访了几位学生和家长。有两个小学二年级的女孩不约而同地告诉笔者,从小妈妈就教育她们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有事找警察叔叔。其中一个女孩还说:“我能背爸爸的手机号码。”当笔者问起万一被坏人带到陌生的地方该怎么办时,两个女孩则面面相觑。 李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李女士告诉笔者:“我平时对孩子安全方面的教育还是不少的,如何过马路,迷路怎么办,家庭住址、手机号码都让她记牢。”当笔者问到孩子如果遭遇性侵害、拐卖、火灾、盗窃等危机的处理方法时,李女士则坦言:“没有想过这么多,平时也是想起来哪一方面就说哪一方面,看来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据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教育处主任邢欣欣介绍,东风西路小学对学生安全教育一直很重视,除了完善警务室建设外,学校还开设了生命安全课,邀请警察、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走进校园。她表示:“孩子的安全问题需要各方面来共同关注,不是学校一方就能做好的,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维系,需要更多像郑警官一样的专业人士给予指导。” 暑假马上就要到了,邢欣欣主任特别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假期安全问题,主动防范各类意外伤害。 |
关键词:警察妈妈,自制,防拐,小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