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

志愿者许晓阳:支医路上改变就业观

来源:河北青年报 作者: 2013-07-22 11:12:2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去年,“90后”许晓阳从邢台医专毕业。曾经“偏爱”大医院工作的他经过一年的“支医”,改变了对就业的看法。

  走出医学院校,成为一名医生,许晓阳用近一年的时间完成了角色蜕变。

  没有惊心动魄的外科手术,没有气派宏伟的医院大楼,有的只是感冒、发烧、肚子疼之类的常见小病,以及低矮简陋的医院。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许晓阳说,这份工作让他学到很多。

  工作与“头疼脑热”相伴

  目前在灵寿县塔上镇卫生院工作的许晓阳,很难正儿八经地坐下来接受采访。

  作为一名“支医”志愿者,他被安排在药房。可碰到紧急情况,比如突发外伤,他也要去处理。

  在塔上镇这样的基层卫生院,医生数量有限,分工并不严格。同样,休息日也不严格。

  每个月4个休息日,自己要提前申请才能放假。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他甚至一边和记者说着话,一边噼里啪啦敲击键盘,打印着住院单据。

  “工作很忙?”记者问。“还可以吧。忙倒不怕,就是工作单调,熬得慌。”许晓阳说。

  的确,每天到镇卫生院看病的,几乎全是附近村庄的农民,看的也都是头疼脑热的常见病。

  在他印象中,遇到的最“惊险”的,就是一名六七岁的孩子突发心脏病。他说,幸亏医院输氧抢救及时,否则“孩子就过去了”。

  “再找工作不论农村城市”

  尽管觉得“熬得慌”,许晓阳还是觉得这份工作比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强多了。

  那时,他给省会某肾病医院做网上咨询。两个月后,他“觉得那都是骗人的,不想做了” 。

  恰好我省2012年“三支一扶”启动,在老师的推荐下,他报了名,成为千名“三支一扶”志愿者之一。

  近一年来,他渐渐明白了“三支一扶”这份工作。

  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都与农村、琐碎相关,却与理想中的北京、大医院、技术精湛的临床医生无关。

  “可别人说两年服务期是浪费时间,我觉得不对。”在与病人日积月累的接触中,许晓阳对内科不少病种及治疗都有了更实在和深入的理解。

  他说,两年服务期满再就业时,农村和城市的医疗机构他来者不拒。“在哪里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文/记者李国静

 

关键词:三支一扶,志愿者,支医

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