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53项举措整治大气污染
突出三大重点构建长效机制 今年底,全市各县(市)全部建成空气六项污染物自动监测站并实现联网,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模式 到明年底,淘汰水泥、平板玻璃落后产能561.8万吨、156万重量箱,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河北新闻网廊坊10月3日电(河北日报通讯员王文珩记者孙占稳)今天上午8时,廊坊市热力总公司技术科科长王欣准时来到市区金桥供热站脱硫塔施工现场,检查施工进度。“脱硫塔建成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将降到每立方米100毫克以下,比过去减少排放90%以上。”王欣告诉我们,市区6个供热站的脱硫塔都在同步建设,供暖期前将全部投入使用。 上午10时,盛世嘉华小区建设现场,廊坊市综合执法局督察监察科科长王金太正和同事一起对进出车辆冲洗、覆盖情况进行检查。他告诉笔者,市区134个建筑工地都在进行综合整治,确保不出现一块没有硬化的工地,不出现一台没有冲洗、覆盖的物料车,不出现一平方米没有苫盖的沙土物料。 国庆节假期,廊坊市大气污染治理百日攻坚行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通过百日攻坚,为今后五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廊坊市市长冯韶慧说,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廊坊的大气污染治理要走在全省前列。 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廊坊市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为确保2017年全市细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33%以上,该市分区域科学划定了更高的防治目标:到2017年,广阳区、安次区、廊坊开发区、三河市、霸州市、文安县的细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35%以上,大城县、永清县、固安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比2012年下降34%以上。 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廊坊市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他们以市区和各县(市)城区为重点,突出抓好扬尘污染、燃煤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以及饭店油烟、露天烧烤、垃圾转运等各类烟气污染的综合整治。城区主次干道和城乡接合部道路实行“两扫全保”,清扫率达到100%,主干道每天保洁时间不低于16小时,次干道每天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各热力公司全部安装锅炉脱硫除尘设施、在线监测设备和视频监控设备,确保集中供热锅炉达标排放。实行严格的煤炭管制,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硫量大于1%、灰分大于15%的煤炭,并确保2017年全市煤炭消费量比2012年净削减原煤450万吨。 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坚持“控车”、“限行”: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今年年底前城区实施“黄标车”限行,明年底各县(市)建成区全面实施“黄标车”限行,到2017年底淘汰全市所有“黄标车”。同时,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公交、环卫车辆和党政机关带头,每年新增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达到60%以上,并采取直接上牌、财政补贴等综合措施鼓励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严控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不再审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以及炼焦、有色、电石、铁合金等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同时,分区域明确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到明年底淘汰水泥落后产能561.8万吨以上,淘汰平板玻璃产能156万重量箱,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到2017年,全市还将压减炼铁产能412万吨、粗钢产能170万吨,确保重点行业排污强度下降30%以上。 廊坊市出台53项举措,强力综合整治大气污染。他们着力构建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制,建立健全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应急预警、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和鼓励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投入的政策,建立健全环保、公安联动执法机制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他们还全面实施改善大气环境的经济政策,建立企业“领跑者”制度,对能效、排污强度达到更高标准的先进企业给予鼓励,全面落实“合同能源管理”的财税优惠政策,深化节能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同时,加大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按照治理成效实施“以奖代补”。 着力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该市启动了“智慧环保”建设,加快构建智能化生态环境执法监控平台,提升综合监管能力和水平。市环保局局长张贵金介绍,今年年底前,全市各县(市)将全部建成空气六项污染物自动监测站并实现市级联网,走在全省最前列。同时,创新环境监管机制,强化地方政府环境管理主体责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模式,从明年起每月公布各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对没有完成大气污染治理年度目标任务的,严格进行责任追究,并实施建设项目环评、能评限批。 |
关键词:大气污染,廊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