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乡孝老模范李国琴和她的养老院
56岁的李国琴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是肥乡县家喻户晓的名人,她全心全意赡养四个母亲的事迹被广为传颂。2009年,她被中宣部等部门联合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去年,她筹资兴建养老院,将自己对家庭的爱向社会延伸。如今,李国琴一边照看自己的粮油店,一边为养老院里改善老人生活条件奔走,生活忙碌却充实。以她的故事为原型的电视剧也正在创作当中。 多年来,李国琴和丈夫晁薛宾一直在县里经营粮油生意。因为她的店里粮油商品货真价实,品种齐全,顾客给她的店面取名“万保全”。 李国琴的“万保全”有个规矩,是她从开店起就定下的:凡是到店里来买东西的顾客,如果是子女给父母买杂粮的,每斤便宜一角钱,儿媳、孙媳妇给公婆或爷爷奶奶买的,每斤便宜两角钱。因为这个特殊的规矩,“万保全”在小小的肥乡县远近闻名。 这不是什么营销的噱头,而是李国琴由自己亲身经历而来的一种由衷的期盼,她说希望自己身边的所有人都能孝老敬老。 1992年,李国琴与丈夫晁薛宾结合建立家庭时,她36岁,李国琴离异,丈夫因前妻车祸留下一双幼小儿女。丈夫特殊的身世让这个重组的家庭负担更重:丈夫是随母亲改嫁来到晁家的,几年前他的生父过世后留下一个继母。因此除了自己的生母,李国琴还有婆婆、继婆婆和丈夫前妻的母亲三个“娘”需要照应。刚嫁到晁家时,村里就有流言说她是图晁家媳妇几千元的车祸抚恤金———在当时这笔钱的确数目不小,几位老人也对她心存猜忌。 李国琴并不在意,她说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个家,该背的担子就不能撂挑子。一次婆婆后背生了毒疮,听说魏县有老中医能治此病,她蹬上三轮车往返几十里路带着婆婆去看病。买药回家时遇到大雨,她用身上挡雨的塑料布把药包好,回到家后发起了高烧,把一切看在眼里的婆婆心疼又内疚。 李国琴经常带了米面油去看望之前并不相识的继婆婆。起初,继婆婆以为她是想分一份家产,并不热情。后来有一次,继婆婆生病了,李国琴东挪西借凑了一万元钱为老人看病。之后,老人逐渐改变了态度。 丈夫前妻的母亲失去女儿后,常常伤心落泪,国琴经常去帮老人料理家务,2004年老人临终前拉着她的手说:“孩子们有你这个娘,我就放心了。” 日久见人心,李国琴嫁到晁家转眼间二十年了,如今老人们逢人便夸李国琴比亲闺女还好。 几年前的一个冬天,大雪纷飞的天气里,一位老人来到店里打听豆子多少钱一斤,李国琴说三元,老人转身就走,她撵上去问为啥不要,老人边走边说“相不中”,李国琴纳闷了,自己店里的豆粮可都是上乘质量,再三追问,才知道老人无儿无女,生活拮据,身上只有2元钱。李国琴二话没说,马上装上四五斤鸡蛋和几斤豆子,送给老人。 望着老人离去的背影,她的心被刺痛了,联想到自己家的几个老人,她一直想建一个养老院的想法变得逐渐清晰。 2011年,打听到一家民办养老院入不敷出,准备转让,李国琴与另外两名志愿者一起接收了这家养老院,取名“天福安养院”,李国琴担任了院长。3月15日开业时,30多名孤寡老人成为养老院第一批“家人”。 接手养老院后,李国琴将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养老院的老人身上。她把家里几十年靠卖杂粮攒下的积蓄拿出来,与朋友共同筹资30万元,除了租赁场地,还购置了轮椅、床铺和保健器材等。此外,她特意聘请了八位有专业护理资格的护理人员,精心制定膳食标准,保证老人们一日三餐营养丰富。 目前,李国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善举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爱心人士参与。肥乡县妇联和一些爱心企业家经常带着慰问品来看望老人,每周六肥乡镇的文艺队会给老人们送来精彩的文艺演出,假日里经常有爱心人士来到养老院为老人洗脸、洗脚、换洗衣物、打扫卫生…… |
关键词:孝老,模范,李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