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

百年无废纸 一字值千金

来源:石家庄日报 作者: 2013-11-22 09:51:0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图为崔中友和他收藏的古籍。

  开栏话:目前,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声越来越高,党的十八大报告也要求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代先贤的思想精华,浩瀚灿烂的诗词歌赋,教人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的伦理文化等等,这些都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小人物,大国粹》就是寻找民间那些醉心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者、传承者,我们会以讲故事的方式,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坚守、研究成果、传承事迹介绍给读者,将宝贵的传统文化财富呈现给读者,为弘扬传统文化做一份贡献。

     古籍是古书的雅称,在没有电脑、没有录音笔和摄像机的古代,书籍可以说是千百年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一页页发黄的纸张、一个个横平竖直的方块字,传递的是文化的精华和历史的根脉。在省会石家庄,有一位醉心于古籍收藏的人,名叫崔中友,今年53岁,在河北古玩城开了一家古旧书店。在追求“速食”的网络时代,很多人连去实体书店买新书的兴趣都没有,更别说研究一本晦涩难懂的古书了。但他却十几年痴心不改,跑遍全国各地收书藏书。昨日,记者怀着好奇和疑问来到了“籍古斋”,听崔中友讲述他与古籍的故事。

  情“源”古画谱

  崔中友的家在石家庄晋州的一个小村庄,兄弟姐妹8人,他排行第五。崔中友的父亲当时在村子里的戏班唱旦角,由于爱画画,还承担了画脸谱、画背景的活儿。从小耳濡目染的崔中友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是兄弟姐妹中唯一一个继承了父亲绘画天赋的人。“我记得父亲有几本古画谱,全都是教人画画的,我拿到后爱不释手,晚上点着煤油灯也看,看得高兴了就画的满墙都是,到现在我也记得那些栩栩如生、精致的线条,极富古典美。”

  这几本古画谱让崔中友心中燃起了“古籍情结”,从17岁开始,每到一地,他就要去那儿的古旧书店逛逛,经常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我当时就是很喜欢,觉得这些流传千百年的古书非常珍贵,不像现在的书可以批量印刷,无限次出版,对于这些有一本少一本的老书来说,需要得到妥善的保存。”崔中友说,当时主要是买画谱,有一次,看完画谱后,翻了翻别的书也觉得不错,就正式开始了古籍收藏之路。

  十几年来,崔中友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用他的话说就是“看到老书就迈不动步了,非要亲手翻阅收入囊中才过瘾。”最早收书的时候没有快递,邮寄的话自己又不放心,崔中友和爱人两个人就背着大个儿的军用背包,一趟一趟往回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比较好收书,经常一麻袋一麻袋地往家扛,现在是越来越难收了,真是见一本少一本,所以就更显得珍贵。”

  因爱而珍藏

  从古至今,能够留下来的藏品,很多都是从地下出土,但是书籍是个例外。正是古人因爱而留、因善而藏、因藏而读,才使得这些时代的载体和物证流传至今,成为人类灵魂的至宝。由于不易保存,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古书数量有限,精品更是难求。和一般的古籍收藏者非善本、全本、完整本不收的原则相比,崔中友更像一个古籍的保护者,因为无论古书是全是缺,或者只剩下封面和封底,他都会慷慨解囊将其收入,妥善保管起来。

  谈到兴起,崔中友就把自己的宝贝拿出来透透气儿。翻开一本明万历年间的《博古图》,只见里面图文并茂,将宋代宣和殿里收藏的古代青铜器进行了一一介绍,就连青铜器中的铭文都给出了相应的解释。“这本书可以说是青铜器字典,让我们了解到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沿革,多珍贵啊!”

  随后,他拿出了一套名为《通鉴总类》的古书,讲述的是历史故事,有“英雄门”、“亲政门”、“天文门”、“图书门”等章节,清朝的《百美图》,图中美女头上的簪花都是用金粉涂成,还有《昭明文选》、《隋唐演义》、《二如亭群芳谱》……他收藏的书里,有诗词、有中医、有古典文化、有传奇故事,每翻看一本,都有拨开历史面纱的感觉。

  “我也没有统计过自己究竟有多少本书,肯定上万了。”崔中友看着这些泛黄的书籍,心中很感慨。“我一没有买房,二没有买车,所有的家当就是这些老书,有的书即使有人出高价也不愿意出手,有感情了。”

  为后人传承

  崔中友介绍,在古籍收藏中,有这样一个说法,即“善本时间早于乾隆”,而同一时期的古籍中又“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在古籍市场上,元代以前的书往往是论残页卖,600年前的书是论页卖,400年前的书是论册卖。对于初期的收藏者来说,乾隆以前的书都值得一入。

  在刚刚入行的时候,崔中友遇到了一位老师,学到了很多古籍收藏的知识,其中最重要的一句是“百年无废纸”。只要是流传下来的,都有一定的研究和收藏价值,不要觉得这本书的作者默默无闻就置之不理,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印刷成书的都是精品,即使不是大家,也一定有其流传至今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2010年以后,古籍收藏逐渐升温,我还是按部就班地收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就不是赚钱的事儿,如果想赚钱,还不如直接买金条。而这些书里的每个字都值千金。”

  崔中友说:“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没有中断,就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重史传书,典籍宏富,把民族思想文化精髓传了下来。古书是中华文化的宝库,每一本古书都值得细细研究。有很多人问我,你整天弄这些破书干嘛?不当吃不当花,我说,这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让咱们的孩子知道,他们学的知识,听说的故事是从哪儿来的,是谁给他们留下来的,这就是传承。”

关键词:收藏,古籍

责任编辑:张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