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

宋荣琴走遍百余乡村搜集千首民谣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 2013-11-26 14:19:4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推荐理由

  “朝霞里牧童在吹小笛,露珠儿洒满了青草地,我跟着朝霞一块起床,赶着那小牛儿上牧场……”11月20日上午,57岁的宋荣琴一大早就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到了正定县永安村,在街道里认真聆听曹凤荣老人给她唱乡村民谣。

  宋荣琴,石家庄市正定县人,2002年开始搜集乡村民谣。2006年又放弃自己的服装店生意全身心投入此项工作,共搜集整理近1000首乡村民谣。

  11年来,宋荣琴走遍正定县100多个大大小小的村庄,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用心聆听着那些穿越时空的歌谣,用疲惫的双脚丈量着她的寻歌之路。“寻歌之路虽然困难重重,可我依然会坚持走下去的,不能让乡村民谣湮灭。”

  根据规划,正定将用三年时间恢复古城“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格局。而恢复古城风貌,历史文化无疑是其中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乡村民谣作为一种厚重的民间文化,反映着特定时代的历史风貌。如此,宋荣琴的努力则将有着更为重要的积极意义。

  1

   用疲惫双脚丈量寻歌路

  “宋大姐,你又来了。”11月20日上午,宋荣琴刚一到永安村,村民刘新江就迎了上来。“宋大姐来了好几次,在街道里让老人唱歌,我都认识她了。”

  在永安村,很多人认识宋荣琴,知道她是为寻找民谣而来。只要知道谁家老人会唱民谣,村民们也都很热心给她提供线索。“曹凤荣眼神不好,但会唱民谣,找找她去。”有村民告诉宋荣琴。

  在村民的指引下,宋荣琴找到了正在家门口晒太阳的曹凤荣老人。听说来意后,老人想了想,“唱什么呢,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

  “别着急,您慢慢想。”宋荣琴安慰老人,并拿出手机随时准备将民谣录下来。“有的方言拿不准,录上音,回去后就可以反复听。”

  “蝴蝶蝴蝶身穿花花衣,飞来飞去采花花蜜,你喜欢我来我喜欢你,唱歌跳舞做游戏。”老人哼唱了起来,引得很多村民前来听民谣。

  “大姐,唱得特别好,再唱一个吧。”宋荣琴鼓励老人。

  “那就唱一个《小白菜》吧。”老人开口哼唱起来,声音洪亮,“小白菜,叶叶黄,三岁两岁没了娘,从小跟着爹爹睡,就怕爹爹娶后娘,娶了个后娘三年整,添了个弟弟叫梦梁,梦粱想吃干条面,他吃稠里俺喝汤……”

  告别了曹凤荣老人,宋荣琴又找到了自己曾经多次找过的老人张秀珍。“哎呀,10多天没见了吧?”张秀珍老人一见到宋荣琴,便拉住了她的手。

  “这些日子有想起的民谣呗?给我唱唱。”宋荣琴开门见山,显然已经和老人很是熟悉了。“要不我先唱一个,帮助您想想吧。”宋荣琴唱了起来,“二十呀七八头一回呀,伊尔呀尔呦!有钱里光棍他顺着墙根遛,听了一声打嘿喽,嘿!伊尔呀尔呦!用手喂採住了墙头上里草,伊尔呀尔呦……”

  “好些时候,我会自己先唱一些民谣,帮助老人回忆。”宋荣琴说,有些老人多年不唱,对民谣的记忆已经模糊了,自己先唱一些熟悉的民谣,往往就可以将他们带入童年的记忆。

  “那就念一个民谣吧。”张秀珍老人回忆了起来,“喜鹊喳喳进了宅,早报喜,晚报财,今天一定有喜来。”张秀珍老人念的这首民谣虽然没有调,但是朗朗上口。

  “光屁股猴,打灯笼,挣了钱,喝烧酒。”张秀珍老人说,她对这首民谣有着积极和消极两种意思的理解,或者是讽刺那些挣了钱不会过日子的人,或者可以理解为鼓励人们只有努力挣钱才能过好日子。“看怎么理解了吧。”

  “您有空再想想,以后我还会来的。”宋荣琴不只用手机录下了张秀珍老人念的民谣,而且还在本上记了下来。“能记多少是多少,回去再根据录音整理。”

  宋荣琴下村随身携带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手机和纸笔,再带上干粮,也就是馒头和水。“中午赶不回去的时候,随便凑合吃一口。”

  2

   11年搜集近1000首乡村民谣

  “我家有个胖娃娃,正在三生日,伶俐会说话,不吃饭,不喝茶,天天吃妈妈,头戴小洋帽,身穿绫罗纱,红花鞋白绫袜,蝴蝶上边爬,两眼笑微微,小辫朝前坠……”“四四方方一块铜,这是四四方方一块铜,能工巧匠把它做成中间方方加一木,三面黑来一面红,大喊了三声要开宝,当时来了押宝二先生,在头前走着诸葛亮,在后边紧跟着姜太公。”……11年来,宋荣琴走过的村庄有100多个,搜集了近1000首朗朗上口的乡村民谣。

  “会唱民谣的人越来越少了,如果不记录下来,以后就会永远地消失了。”从2002年起,宋荣琴决定对正定的乡村民谣进行搜集整理。当时,她还经营着一家服装店,生意非常好。她白天经营店面,晚上就近搜集民谣。由于时间有限,几年下来,搜集到的民谣并不多。

  “会唱民谣的人年龄都比较大,有时候半月前还见到过,再次去拜访时就已经离开了人世。”2006年,宋荣琴决定关闭服装店,专门搜集民谣。“我心里非常着急,搜集民谣这件事不能耽搁,刻不容缓。”正是这种紧迫性,使得宋荣琴不管酷暑严寒,常跑到民间去搜集歌谣。

  “很多人不理解,还有人说我是神经病,不给好脸色看。”宋荣琴在搜集民谣的过程当中,会遭受很多白眼,还有不少人质疑她,“你是干什么的,有证件吗?搜集民谣挣多少钱啊?”

  面对诸多困难,宋荣琴没有放弃,有时候为了几句民谣,多次上门向老人请教。遇到生活困难的老人,她还会给老人点钱,请老人吃顿饭。多年下来,她已经将自己全部的积蓄贴补到了搜集民谣的路上。“自己吃点苦都无所谓,只要能搜集到民谣就行。”

  11年来,宋荣琴的骑行工具也从最初的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自行车,再到现在的电动三轮车。3年前,宋荣琴买回电动三轮车的第一件事就是安装上了棚子。“如果在路上遇到刮风下雨天,再也不用担心淋雨了。”每当有热心人给她提供线索时,她还可以拉着线索人一块去找那些不容易找到的地方。

  这些年来,宋荣琴记录民谣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耳听手记到现在的手机录音,最后再输入电脑整理成电子文本。“我打字慢,整理出一首民谣,往往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我出去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只要遇到有老人会唱民谣,就会随手拿出一张纸来记上。”宋荣琴记录民谣的纸张大小不一,有些纸张因为年头久了已经有些泛黄。“母亲能从搜集民谣中得到一种快乐。”宋荣琴的二儿子赵安说,关于母亲搜集民谣这件事,家里人也是从一开始的不同意到理解,再到现在都成了她的线索人。“随着母亲年龄的增长,每次出远门,家里人都很担心,但知道她是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都从各方面去支持她。”

   3

   “我会坚持自己的寻歌路”

  “民谣是民族的记忆,打着时代的烙印,是正定古城的宝贵文化财富。如果不将这些民谣搜集整理下来,将是一种巨大的损失。”11年来,宋荣琴坚持不懈地行走在寻歌路上。

  宋荣琴的执著也感动着她身边的每一位朋友。和宋荣琴同是正定县散文学会会员的王丽娟被宋荣琴的精神深深感动,经常给她提供线索,帮助她寻找一些会唱民谣的老人。“宋大姐真是太不容易了,在寻歌路上吃了很多的苦,但她依然坚强而乐观。”“乡村民谣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价值。”正定县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刘进忠说,正定提出利用三年时间恢复古城风貌,可以说,古城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而乡村民谣则是记录民间生活的一种文化载体,传达出了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存方式和生活内容,是一种更为朴实的古老文化。“乡村民谣的搜集对古城文化的保护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宋大姐从事的是乡村民谣的历史文化抢救性工作,她身上的那种韧劲儿着实让人佩服和感动。”正定县散文学会会长傅志伟这样评价宋荣琴的寻歌路。“我希望可以将这些民谣出版成书,能谱上曲是最好的,便于传承。”这是宋荣琴最大的心愿。但是由于没有资金,她不知道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如果有一天,正定大街小巷的人们都会吟唱乡村民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乡村民谣是一种口传文化,是开在舌尖上的花,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宋荣琴说,通过到各村、街搜集乡间民谣得知,现在人们虽然很少吟唱民谣,但歌吟的热情依然存在,而当他们再次温吟时,是那么的兴高采烈,似乎将流逝的岁月一下子拉回到了现实。“自从决定搜集乡间民谣,就意味着走上了一条艰辛之路。但我深深地知道这是一种使命,我会一直坚持走下去。”(记者张清华/文 田明 实习生李瑞东/图)

关键词:民谣,搜集,走遍,乡村

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