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

李秋芬:开个有特色的社区中医诊所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 2013-12-27 09:43:0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我想让阿姨给我按摩。”略带哭腔的稚嫩童音从诊室传来。石家庄市瑞景华庭小区,李秋芬中医诊所。孩子口中的“阿姨”就是医生李秋芬,听到孩子对新助手的“抗议”,李秋芬停下正在进行的采访,跑去接替了助手。不是可怕的“白大褂”,而是亲切的“阿姨”,称呼中不经意流露出李秋芬与当地社区居民间的熟络融洽。从接手诊所时患者稀少,到如今“做头发的时间都难找”,李秋芬感慨地说,这种认可来之不易。

  没有硝烟的生存战

  “研究生的时候我就特别注重临床,想将来自己开诊所。”李秋芬坦率地说,这样打算,更多出于无奈:进医院难、进大医院更难,许多医学院毕业生都有体会。但对于刚出校门不久的年轻医生,想开一家社区诊所,同样不易。

  “2008年小区刚建成时,入住率不高,别说来诊所看病的患者,每天门口的过路人都能数得清。”患者不多,竞争者却在社区周围扎了堆:两家私人诊所、两家药房、一个社区门诊部。“两个小年轻人还想在这里站住脚?!”听说诊所交由两个年轻人管理,各种质疑声频频传来。

  为了吸引人气,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两人决定放低就诊门槛。“针灸、按摩、拔罐……只要是没有用药成本的我们都免费。”李秋芬说,有时候忙活一下午,收入却是零。但日积月累的口碑不久就搅动了社区内外的医疗服务圈。诊所不仅没关门,人气反而越来越旺。没有硝烟的“生存战”中,李秋芬初战告捷。

  要有自身特色

  诊所“站住脚”后,李秋芬就开始琢磨诊所的定位和特色。“中医社区诊所要和大医院的功能区分开,大医院治大病、重病,社区诊所呢,治小病、未病。‘一针二灸三用药’,能局部给药就不周身给药,能用中药、中成药,就尽量减少用西药。”

  李秋芬主修中医儿科,在小儿常见病上无痛施治是她的看家本领。通常“见医色变”的孩子们来了诊所,发现医生看病不打针、不输液,甚至主动躺好等医生按摩治疗。一位带孩子来就医的母亲说,“大医院里医生是硕士,这也是硕士,而且不打针输液,孩子乐意来!”

  在用艾灸法治疗寒症领域,李秋芬尝试在传统治疗手法基础上与时俱进。“现在艾叶多是人工种植,比野生的药力弱,老方子上规定只用一根艾灸,我们尝试同时用四根,临床效果很好。”

  在小儿常见病和艾灸方面自成特色后,诊所的名气走出了社区,患者越来越多,李秋芬不得不招聘了两名助手。“也没特意做宣传,很多新患者多是老患者介绍来的。”李秋芬说,开中医诊所与开商铺做生意不同,要实实在在融入社区,和每位患者交朋友。李秋芬告诉记者,有时忙起来错过饭点,街坊邻居还会送饭过来,她笑称“吃百家饭”开诊所。

  盼创业环境更优

  “中医不仅是一种治疗手段,我更希望通过和患者交流,传递给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李秋芬说,一次艾灸治疗时间是一小时,“这段时间嘴不能闲着,先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再有针对性地嘱咐患者一些饮食、运动中要注意的细节。”

  李秋芬在南方求学,她的体会是南方中医文化氛围要比北方浓厚得多。“有的孩子肠胃发炎,很多家长只知道带孩子去输液,殊不知越输抗生素身体越寒,而且抗生素把肠道有益菌也杀灭了,孩子体质下降,没多久又生病。”李秋芬希望更多人把对西医的“偏爱”分给中医一些。李秋芬还告诉记者,在国外,中医治疗师很受欢迎且收入不菲,“民众对中医认可度高了,就会有更多人钻研、继承中医文化。”李秋芬说。

  谈到诊所创业中遇到的困难,一直说话慢条斯理的李秋芬有些激动:“最关键地,我们希望有一个和社区门诊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李秋芬告诉记者,社区门诊在国家医保范畴,就医费用能部分报销,这是很多患者选择就医渠道的重要考量因素。李秋芬说,个体社区诊所是基层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希望通过调整制度设计,提高个体社区诊所的竞争力。

关键词:中医诊所,李秋芬

责任编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