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

大学生事务管理核心理念:服务育人、引导成长

来源: 精英集团 作者: 2014-04-04 14:51:4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大学生事务管理核心理念:服务育人、引导成长

  ——北京演艺专修学院人生导师制工作实施思考

  一、比较视域下大学生事务管理核心理念探讨:

  大学生事务管理是指高校的专门组织和学生事务管理者依据国家的法律,政策和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为学生发展所必需的学生事务的组织活动过程。【1】这个定义是我国学者所做的本土化定义,实质上“学生事务管理”是典型的美国术语。我国学者在行文中大量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工作”等概念,但所表达的意思是几近相同的。无论说法怎样,学生事务管理是国内外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我国高等院校还是国外高校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

  在我国,负责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是政治辅导员,即学生工作主要采取的是各院系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的制度。在国外,对应的术语是学生事务管理,它指的是高校对大学生课堂外事务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但随着中国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高校宿舍管理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的建立和完善,学生工作管理目标、内容和风格和国外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是非常类似的。为了寻求中外两种制度的共同核心理念,下面做一下比较。

  管理目标方面:

  我国的高等教育强调一切服务于教学,通过辅导员和其他辅助管理者事无巨细、“保姆式”的各项服务为学生取得学业成就保驾护航,同时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符合主流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和无畏的精神。在国外,基本目标同样也是通过一系列对学生课堂外的服务项目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西方社会,强调以“个人”为本位,学生事务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以上分析,中外高校学生事务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思想是一致的,即管理即引导和服务,以生为本。但是西方社会的管理目标更加注重服务的精细化,更加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

  管理内容方面:

  虽然两种制度说法不一,但目前均涵盖了共同的服务内容,如咨询服务、宿舍公寓管理、学生社团活动、奖贷困补等,国内以前在学生管理上主要以政治性和思想性教育、纪律管理、奖惩为主,以保证学生和校园的稳定为前提,但现在也和国外一样着眼于学生自身的发展,管理内容呈现出多元化、丰富多样化的特点,如咨询服务,进一步涵盖了学业指导、心理咨询与服务、经济资助与困难帮扶、生涯辅导与就业服务等内容;同时为了营造校园文化,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如篮球赛、辩论赛等,活跃校园,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还有组建各类社团如书法社、摄影协会、戏剧社等,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充分得到发挥和发展,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再有通过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健全学生心智,帮助学生解除社会、学习、就业、情感、人际关系等带来的心理困惑和痛苦,培养阳光乐观的生活态度,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还有组织各类党团活动等等。在国外,如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非学术性事务。于伟认为美国学生事务工作大致分为三大板块:学生管理工作(校园教派的管理、学生行为的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安全保障、医疗保障、公寓管理服务及其他服务)、学生咨询服务(心理咨询、学习辅导和就业指导)以及学生社团活动。【2】

  当然由于体制的不同,国内在有的服务项目上比如学生学籍的管理、设备设施的管理等未像国外一样纳入学生工作的范畴,内容上不及国外宽泛,同时由于国内基层辅导员“保姆式”的工作方式,整天被迫埋头于繁杂的工作事务中无暇顾及学生多样化的个性需求,比如针对每个学生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生涯职业规划的指导显得力不从心,这对学生成长是不利的,国外反而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服务更加专业化,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的民族、种族、家庭状况等,根据学生的不同诉求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领,所以我们需要着眼于制度的创新使“引领成长、服务育人”的理念得到最大实现。我院研究并实施了人生导师制,其效果显著,比较恰当的弥补了这一不足。

  管理风格方面,

  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由、平等、民主”,这一点同样也体现在学生事务管理上,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自我管理,鼓励学生参与到事务管理中来,如处理违法违纪学生,有学校纪律委员会这个专门的机构并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序规定,从听证会、辩论会到依法处理。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学生的权益。同时,也可以看出,管理法制化特点也非常显著。但是这种理念指导下的管理制度也有瑕疵,导致对学生的管理过于自由散漫,所以应强化管理中的引导职能。在中国社会,过去一直强调“师道尊严”,老师的话即是真理,学生惟命是从,在管理理念上辅导员和学生的关系只是单纯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管理”即“管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观念已经过时,造成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僵化足以说明。现在学生强调自己的呼声和诉求,希望能与老师平等的沟通和交流,一味的强压只能带来更加强烈的反抗。所以管理应转化为“服务”。但是也有一些民办高校学生在当前利益驱动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将师生关系看成是利益交换关系,单纯的买卖服务关系,所以对管理者失去应有的尊重,对老师颐指气使者不在少数,这样的管理也是成效甚微,所以管理理念应为引导下的“服务”。目前“引导成长、服务育人”理念已然成为大学生事务管理的核心理念。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大学生事务管理的核心理念均趋于引导、服务,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引导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内容,平等互动,相互尊重为管理风格。据此,我院人生导师制的实施就是这一核心理念的典型制度体现。

  二、大学生导师制的发展概况

  1、大学生导师制产生的背景

  国外大学生导师制源于十四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维克姆首创。作为世界最为著名的教学型大学,牛津大学本科教育质量一直居于世界首位。著名高等教育学者弗莱克斯纳认为,牛津大学本科生中相当多的人已达到美国和德国研究生的层次。牛津大学本科教学是以导师制为基础的,它不仅是牛津大学本科教育始终保持卓越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且也成为牛津大学根深蒂固的教学传统。导师制被视为牛津大学的核心特征。长期以来,导师制一直都被学者称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牛津大学导师制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指导,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德智并重,在学习环境上营造和谐、自由和宽松的氛围。

  据资料记载:我国大学生导师制的兴起与现状源于曾留学英国牛津大学的原浙江大学训导长费巩教授,1929—1931年,费巩教授最早把大学生导师制从牛津带到了中国。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2、导师制的真实内涵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将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科研、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要求全体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教育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和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实行导师制,有利于导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法,挖掘和开发学生的主观潜能,促使学生主动进行独立和创造性的思考,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

  哈佛大学认为,大学一年级是青少年从高中生活过渡到大学生活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首次离开父母开始自主人生历程的特殊时期,因此特别重视大学一年级过渡期的教育。为此,哈佛学院专门为一年级本科生配备了导师,同时还为大学二年级至大学四年级的学生配备了若干住宿或非住宿的导师。最典型的导师是研究生或教师团的初级成员,导师动员宿舍楼本科生组织和参与各种活动,例如,“讨论和语言”圆桌会、宿舍楼体育活动、戏剧表演、音乐演奏等。他们向本科生提供咨询,是本科生的榜样。导师具体指导每位本科生的学习和生活,一般情况下,每星期每位导师和学生个别接触二三次,学生向导师汇报几天来的学习进展情况和遇到的困难,教师予以指导并布置必要的作业。这种方法尤其有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导师通过与学生不断接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三、全面探索实施学生事务管理新模式

  1、学生事务管理中大学生人生导师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英国导师角色定位明确,是开展学生事务工作的重要保障。而目前在我国,大学生人生导师制发展还刚刚起步,角色定位不是十分明确,导师的培训和队伍稳定是目前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在校学生如何在学业上进行的辅导与帮助?例如选课、对使用参考文献的指导、如何准备考试等方面;对在校学生生活方面如何帮助?如定期的谈话与交流、处理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等;如何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就业如何进行正确引导?如何给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给学生各方面的参考意见以及教授申请工作的各种技巧等。在我国,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即先教书后育人。而在牛津,教师的职责是育人教书,即先育人后教书,其不同的教学理念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认为,我们应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坚持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明确人生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学业辅导、生活引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进一步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每位人生导师要熟悉导航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生活阅历、人际交往、特长、家庭状况、心理特征等各个方面,在师生“零距离”沟通与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各种困扰、困惑和困难,为提供切实可行的导航和帮助夯实基础。

  辅导员应该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高校辅导员是一线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老师,高校辅导员由于身处一线,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辅导员,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陷入事务堆中不能自拔,导致很多非本职工作任务加到他们身上。辅导员成了什么都要管、什么都应该管的角色。辅导包含服务,但不完全等于服务。只有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在工作中始终融入先进的教育理念,而非单纯应对各种事务、做好各种服务,才能充分凸显辅导员的人生价值和职业价值。许多就业案例证明,学生的就业能力如交际、组织、策划、协调、口才等,往往来自课堂之外——这正好是辅导员活跃的主要领域。因此,辅导员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对于建立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在学生事务管理中要始终贯穿“服务育人”的理念。

  首先,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要有国际的视野,符合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要求,首先要立足中国的国情,既要学习世界一流大学先进的理念,更要研究其背后机制的建立;既要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成功的经验,更要结合自身工作创新方法。学生事务管理要实实在在与学生的利益和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注意学生的需求和要求,真正以学生为本,注意从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个人的发展。学生服务应与教学密切结合,学生培养应与就业紧密联系,才能促进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共同发展。其次,我们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事务工作的态度和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各学生事务部门善于在日常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不断追求完善。学生事务管理部门结合学生个体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个体咨询、小组咨询,定期举办小型研讨会、讲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愿参加,不求规模,但求实效。目前,应该说,我国高校在为学生服务方面有着很大的提高,但工作的特点可能追求更多的是工作整体效应,当然这与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体制和学生人数有关,而改善工作方式,结合学生的个体心理和实际需要,加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增强学生服务工作的实效性,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3、探索导师制的制度化,实现全员育人。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不仅是落实导师制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3】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把学生以小组或宿舍为单位,学校全体教师都参与育人,都担任导师,每个导师负责一个或几个小组或宿舍。全员育人导师制要求全体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的整个教育过程,从学习、生活到德育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和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在英国学生事务管理中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将学生视为能够独立负责的成年人,也就是说要相信学生的判断能力,充分尊重学生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在此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和管理。”我院在2012级新生入学之初,每一个学生从进校的第一天开始,就有了自己的生活导师,专业导师,得到了“全方位”的关照,从学习到生活,从适应不同的文化到如何去旅游,从如何在课堂上发言到怎样写论文,面面俱到。同时,推进导师队伍制度化建设是我们目前努力的方向。每个学生都有一位自己的导师,不仅仅提供学习方面的建议和指导,还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其它方面行为负有一定的监管责任。根据职责要求,导师定期和学生会面,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关于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调查。导师与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学生考试失败、中断学业、有违纪行为、有严重心理疾病等情况下,导师的意见对于学校有关部门采取的处理措施有重要的影响。导师制对于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营造了相对亲密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校园的良好秩序和文化传承。

  4、我院人生导师制工作实施概况。

  (1)行政管理人员在全员育人导师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人生导师不仅仅是直接担负着教学工作的教师和学生思政工作的辅导员,我院以院领导牵头,从学校各职能机关干部和管理人员选拔出39名同志担任大学生人生导师,在全员育人中同样应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行政管理人员自身而言,则要强调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牢固树立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全员育人”服务的思想,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另外,全员育人,也意味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具有相互平等的地位。所以作为管理者注重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在工作中、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影响学生,使学生在与管理人员的联系与交往中,感受其良好的品德乃至其人格的魅力,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真正做到“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过去行政管理人员很少与学生接触,通过开展“全员育人”活动,与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家庭等情况,帮助解决一些小问题或协调解决一些问题,使学生安心学习,努力学习。

  (2)专业教师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特殊作用。众所周知,艺术类大学生普遍情感丰富,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同时艺术类教学主要采用个别教学和小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更容易沟通、交流。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道德风貌等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因此教师更易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更能有效地进行“育人”活动。例如我们表演系的学生的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情绪敏感,但遇事不够理智,表现为,行为散漫、情感偏激等,给我院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分别安排了一批表演系青年专业教师和一批德艺双馨的老专家、老教授担任人生导师,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特殊作用,着重落实到“服务育人”上,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首先,在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努力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做好服务工作。其次,导师还积极参与各类学生活动,深入到学生班级和宿舍,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以及思想上的困惑,目前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陈强 王圣贵 牛会茹

  (北京演艺专修学院书记、常务副院长,学生处处长,教师)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定泗路信苑北京演艺专修学院102206

  引用文献:

  【1】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概念的演变和本土化,南京财经大学高教研究所、评估办公室网站http://www.nicdgjs.cn/_siteld/127/pageld/218/columnld/1458/articleld/2962

  【2】于伟、韩丽颖。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理论基础与职能【J】。外国教育研究,2003(4):77-80.

  素质教育通讯,《全员育人导师制中的导师评价问题》,日期:2010年07月21日。

  参考文献:

  【4】游敏惠,余惠琼。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综述。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8年1月第20卷第1期。

  吕树森。树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银川能源学院2007-7-30

  中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比较与借鉴。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年第12期

  漆小萍。中外大学生事务管理比较。高校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

  李冰水、谭琪。比较视域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问题探讨。湖北社会科学。

  2010年第2期

  邓岚,吴琼秀.英国综合性大学的学院制模式分析[ J] . 湖北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 1996( 5):107.

  [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242、241.

  2010年第2期(总第74期)《边疆经济与文化导师制的起源和在高等教育中实施的必要性》。胡国富、胡宝忠、李凤兰(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30)

关键词:节目录制|音乐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谭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