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与青年朋友说一说“三不朽”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2014-05-06 08:59:5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储瑞耕

  今年是“五四运动”95周年,习近平同志到北京大学视察,对新时代的大学生和全中国的年轻一代提出了充满热情的期望,殷殷之心,切切之意,溢于言表。

  把自己人生的理想、追求、设计、奋斗目标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民族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当今青年人生观的最高层次。

  在青年人自己的节日里,笔者想与青年朋友说一说“三不朽”的问题。有意思的是,2009年10月我应邀去清华大学讲学,讲的就是“三不朽”,开头我问“哪位知道‘三不朽’是什么?”结果在场50多位新闻传播硕士、博士研究生无一人回答正确,说明这个题目有“普及”的必要。

  什么叫“三不朽”?我们可以在历来的《辞海》中找到“三不朽”这个名词及其注解。可见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相当重要的内容,我们不应当忽视,不应当忘却。

  “三不朽”这个思想出自《左传》。《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说了这么一件事情:范宣子与叔孙豹讨论“朽不朽”的问题。范宣子说,他的家族从尧舜时期就已经受封为贵族,经历夏商周,一直到春秋时期,世代受封,延续千年以上,长盛不衰,这是不是可以说是“不朽”了?叔孙豹回答,这不能算“不朽”,只能说是“世禄”。他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故而“三立”,后世也叫“三不朽”。

  我们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但归结起来,高层次的,很有价值的,我看就是这“三不朽”,“三立”——“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是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的根本,当今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一个明显的问题是传统道德标准受到冲击,许多人重物质轻精神,重享乐轻劳动,重私利轻公益。而侠义肝胆,公而忘私、为国为民、舍身求法、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历来的道德标准有相当程度的下滑,在这样的情势下,强调“立德”就显得非常要紧。

  “立功”就是强调做事情,强调做成事情,“建功立业”,切实完成好自己承担的一份社会分工、社会责任、社会义务,从而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目前在社会上弥漫着一种“无所作为、不求作为”的消极情绪,鄙视有功,无所事事,潇洒自在,混天度日,吃喝玩乐,非常危险。

  “立言”——用文字表达思想、观点、主张,是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的更高标准的要求。所谓“文章千古事”,鼎新革故、激浊扬清需要立言,宣传主张、沟通信息需要立言,总结人生、传播思想也需要立言。“立言”的人、事多了,文化、精神的血脉才能得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今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观看人文社科成果展。展览展示了北京大学文学、历史、哲学、考古学科取得的重要学术成就和北大图书馆馆藏重要文献,包括《共产党宣言》多种译本。习近平对北京大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他与87岁的著名哲学家汤一介教授促膝交谈。赞扬他编纂大型国学丛书《儒藏》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在与师生亲切交流时习近平表示,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需要历史镜鉴启迪,需要文学力量推动。文史哲研究要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帮助人们更好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确立不断前进的方向和信心。这是当代学术研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这些嘱托实际上向年轻人提出了“立言”的具体要求。

  有的青年也许会说:“三不朽”的人生目标,太高了,担心实现不了。在目标问题上有句古语:“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目标要定得比较高,才能产生更大的生命促发力!

  “三不朽”应当成为我们年轻人的重要人生课题。通过今天的学习,明天的实践,到我们告别这个人世间的时候,回首往事,我们就可以、才可以不羞愧地说:我努力于“三不朽”,且多少做了点事,成了点事,俯仰天地,扪心自问,无愧无悔!

关键词:青年,三不朽,中国梦

责任编辑:王培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