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

[三等奖]庆三,我永远的朋友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贾伟利 2014-06-26 10:31:5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石家庄日报  贾伟利

  有些人,共事一辈子,相互客客气气,称兄道弟,但却始终不能称之为朋友;有些人,一生见不了几回,交往不多,看似平平淡淡,但却像“故交”一般。我与庆三,当属后者。

  初见庆三,豹子眼,大脸盘,络缌胡子,还有两道向上飞扬的浓眉,感觉有点儿像是电视剧里的“猛张飞”。再加上他不修边幅的样子,更像是一个粗犷的“侠客”。后来接触才发现,其实庆三是一个外粗内细之人:生活中,他为人低调、待人热情;工作上,他精益求精、严谨细致。

  2005年4月4日,平山观音堂乡突发一场特大山火,驻石部队与当地村民共5000余人与火魔展开激战。上午九点接到线索后,我和同事赶往现场采访。观音堂与山西接壤,四个多小时车程,再加上三个多小时的爬山采访,回山脚下已是精疲力尽。

  在返回石家庄的路上,我接到报社打来的电话,要求连夜赶写扑救特大山火的长篇通迅,第二天就要在头版头条刊发。当时已是晚上七点多,要稿件截止的时间,真是有点十万火急!而且,由于我们到达现场时,最先参与救火的村民们已经撤离,为了安全,只留下部队官兵在救火,要详实报道这一新闻事件,村民参与救火的那部分还没采访到,怎么办?这时,同事提醒说,找齐庆三吧,他肯定掌握情况。

  汽车开到平山县委宣传部,当时是新闻科长的齐庆三早已在门口等候,和他一起的还有当时是宣传员的马利强。顾不得吃饭,简单沟通情况后,我们确定了文章的框架,然后进行了分工:齐庆三、马利强负责写参与救火的当地村民;我和同事负责写参与救火的驻石部队,并最后统稿。

  晚九点钟,稿子刚写到一半儿,齐庆三敲门进来,跟我核实几个细节。我抬头一看,把我吓了一跳,他的额头上鼓起了一个核桃大的包,青紫青紫的。我急切地问:“刚才还好好的,这是怎么啦!?”“没事儿,不小心磕了一下。”齐庆三说得很轻松,可我分明看到笑着说话的时候,嘴角不由自主地“咧”了一下。我问他:“一定很疼吧,要不要去医院看看?”他边往外走边说:“没事儿,咱们赶稿子吧,我抹点我紫药水就行了。”

  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们来的前天一晚上,齐庆三就加班到深夜,第二天又为救火的事儿奔忙,到了晚上,又饿着肚子帮我们赶稿子。由于过度劳累,体力不支,他一头栽倒在了桌角上。那么大了一包,肯定是钻心似的疼,可他硬是坚持着把稿子写完了。那么短的时间,那么长的稿子,那么疲惫的状态下,如果没有仔细的现场采访,没有深厚的新闻功底,他不可能写出那么漂亮的文章来。《与火魔激战的42小时》这篇文章能如期见报,齐庆三功不可没。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齐庆三,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深深打动了我。在以后的日子里,虽然我们见面不多,但却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每当我在报纸上看到“本报通讯员-齐庆三”这几个字,顿时倍感亲切,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他“额头顶个大包仍在奋笔疾书”的样子。

  平常的日子里,我们偶尔也通个电话,除了工作的话题外,也会谈及生活中对一些人和事的看法儿。还曾以朋友的身份找过他,有过一次几乎是彻夜长谈。屈指算来,我们的交往次数可以说并不算多,但在我心里他一直是个“朋友”。我对他的总体印象是:做事认真,做人诚恳。

  再后来,噩耗传来,不由令人扼腕叹息。去他家中吊唁,睹物思人,不觉流下泪来。44岁,英年早逝,他的家简直可以用“简陋”来形容,老式的电视机,生锈的老式吊扇,一辆破旧的“飞鸽”自行车……他的同事们告诉我一句庆三经常挂在嘴边儿的话:要干好基层宣传工作,必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齐庆三的清贫程度,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是我先前不知道的,也从未听他说起过。刹那间,又想起他满腔激情干工作、热情诚恳待朋友的样子,他,在我心中愈发高大起来。庆三走了,但在我手机里,他的电话号码我一直不舍得删除。庆三,你是我一生的朋友!

关键词:齐庆三

责任编辑:林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