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向那个高度攀升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孟昭旺 2014-06-26 10:31:1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省作协 孟昭旺

  齐庆三家乡的东面有一座文笔峰,山顶有木塔;西面有一条冶河,河滩状如砚池。每当旭日东升,文笔峰上木塔的影子,就会投射到冶河上,像一支毛笔醮着河水,舔着砚池,书写文章。

  真实的文笔峰并不很高。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现在齐庆三已经葬在文笔峰下。头枕文笔峰,脚踩冶河水。再看文笔峰,它豁然显出了高度。因为有了齐庆三的灵魂。

  齐庆三作为党的一名宣传干部,也应该算作文人,跟我们作家是同行,都是耍笔杆子的。然而我们必须仰视他,仰视他的人品和文品,仰视那座高耸的文笔之峰。

  省作协在得知齐庆三的事迹后,第一时间由副主席李延青带领作家一合前去学习和采访。他们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看到,齐庆三之所以在新闻宣传上取得突出成绩,在本职工作上能做到最好,故然跟他的业务能力和文字水平都很高有直接关系,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功夫在戏外”,是他人品高尚所致。

  是的,齐庆三一直吃一块五一瓶的心痛定,来治疗自己的心脏病,叫人痛心;为凑不齐2万元的煤气接口费和契税费,以及无钱装修,而拿不到或者不去拿新房的钥匙,令人心酸。这不仅仅是对清贫的坚守,也是对种种社会弊端的容忍和承受。他心里有一团火,有一本大账,所以他才能承受着,容忍着,清贫着。这不应该叫坚守,而应该叫没辙。他知道,要改变这一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勤奋工作,努力写稿,促进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化。

  这还是个人的清贫吗?不是了。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没有这种来自社会最低层的体会,就不会有这种升华和飞跃。所以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困境,齐庆三永远不是一个抱怨者。他虽然贫病缠身,但仍然乐观幽默。因为他坚信,新中国都可以从西柏坡的山沟里走出来,然后一路赶考,虽然答卷有时并不令人满意,甚至出现不小的错误,但那种赶考的心没有变,赶考的梦没有停,最后必然会有一份满意的答卷。

  齐庆三的信念,就是我们的信念。正因为他有这样的人品和信念,才能妙手著文章。这难道不是我们作家应该学习的吗?为什么要脱离现实,钻进个人自我封闭创作的“象牙塔”里去呢?

  齐庆三的“为人”给我们做出了楷模。

  再看看他的“为文”。

  大家都知道,宣传部门是务虚的,但在齐庆三这里,务虚而不虚,变虚为实。他一生写稿何止几位数字所能概括?精神变物质,几何裂变,硕果累累。

  庆三的实来自于他的执着。他咬定青山和泥土,贴近草民,亲吻苍生,吮吸地气。他心脏放了三个支架,还经常上山,因此备一手杖,艰难跋涉。他为什么要上山?为使荒山变绿。那时候荒山很多,也都承包给个人了,强调栽种生态林,受益是自己的,但就是积极性不高,荒山依旧。因为只强调生态,不着眼经济效益。强调种植松树、柏树等生态林,却短期见不到效益,群众怎能有积极性?庆三下去采访,踏遍千山万水,要找一个既能保持生态环境,又有经济效益的典型。这个典型终于被他找到了,在荒山上种了梨树、桃树、粟子树等,短期就能有收益。

  然而他的执着并没有完,好的典型必须要有好的文字表现,文学表现,否则不足以打动人,造不成反响,也无济于事。所以他冥思苦索,以养蜂人开头,鲜花争艳,蜂群起舞,生态多么美,但它的背后是什么?蜂蜜,钱!环境和经济结合得多么自然!题目那就更是费了一番脑筋,叫做《绘出一幅青山绿水小康图》,把生态和经济很直观形象地体现出来,青山绿水是生态,小康是经济效益。

  这样紧密地贴近现实,形象生动地表现现实,最后换来实实在在的宣传效果,给全县改造荒山开辟了一条“黄金大道”。齐庆三的“为文”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学习齐庆三,立刻见行动。河北作协组织作家深入基层采访创作,先后写出了《裴艳玲传》《善行启示录》《朋友》《赶考》和反映庆三事迹的报告文学《文笔之峰》等一大批接地气、暖人心的文学作品,用文学的形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文学的语言讲好河北故事、传播河北声音。作家们坚定地扎实生活,诚实写作,进一步让文学贴近现实,反映众生,像齐庆三那样永远地咬定泥土,吮吸地气。

关键词:齐庆三,楷模,好干部

责任编辑:纪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