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新闻排行

北京房山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开建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2014-07-21 10:16: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本报记者 刘宇鑫

“吃”下去的是砖头、混凝土块之类的建筑垃圾,“挤”出来的却是可以替代天然砂石的再生建筑骨料,通过一系列的破碎、分拣、筛分等处置工艺后,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率可达90%以上……昨日,北京建工集团有关负责人披露,明年,房山区一个早年间烧砖取土而形成的沟壑中,一座国际化的环保建筑垃圾资源化设施将诞生于此,成为一座半地下的“宝藏”。

建筑垃圾利用率不足30%

北京建工集团打造的首家资源化项目——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占地210亩,设计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万吨,与传统的填埋法相比,每年可节约土地100亩。

“该项目是北京市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首批示范项目之一,未来该项目致力于成为北京市首批集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研发为一体的环保中心。”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琦敏说,从科学角度来看,建筑垃圾经过科学的回收、精细化的分拣完全可以筛选出作为再生原料的优质骨料,循环利用。

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至40%,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者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耗用大量土地,同时在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飞扬等问题也严重地污染了环境。根据估算,北京每年建筑垃圾产生量高达3500万吨,利用率还不到30%,与资源利用率较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有巨大提升空间。

按照规划,本市近期还将开建多座循环利用式建筑垃圾处置项目,逐步减少全市的建筑垃圾填埋量,使大量建筑垃圾能够重新回到建设工程中发挥余热。

不担心技术,就怕“吃不饱”

对于即将开建的房山建筑垃圾处置项目,王琦敏显得信心十足。据他介绍,引进日本先进技术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工艺流程,即通过风选、磁选、比重选等物理化分离处置,分拣出建筑垃圾中混杂的木块、纸张、钢筋、塑料等“杂质”,产生可以代替天然砂石的再生骨料。这些骨料可用于生产混凝土、路沿石、透水砖、植草砖、连锁砌块等建筑材料,从而发展绿色再生产品,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除了技术,对于这样一个投资数亿元的环保项目,北京建工最为关心两件事:一是政府部门如何落实2013年出台的“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至2015年)中针对建筑垃圾资源化设施30%的固定资产补贴;二是如何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有效的监管,保障规划新建的建筑垃圾处置项目不至于“饿肚子”。因为,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一旦新建的100万吨处置项目不能“吃饱”,企业就要面临亏损的风险,更不要说何时收回建设投资。

“如何保证区域建筑垃圾能够通过正规渠道进入资源化再生设施,不但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也是政府亟须解决的问题。”他说。

马上就访

严格执行现有制度规范垃圾去向

对于本市即将启动的建筑垃圾大规模科学处置战役,多年从事建筑垃圾业务的王经理坦言,他在北京周围的一些民营建筑垃圾处置厂里看到,虽然建筑垃圾处置不涉及氮氧化物、硫化物等有机物的排放,可是因为生产环境不能完全密封,建筑垃圾重生过程中的破碎、搅拌、黏合环节现场经常是暴土扬尘,对环境的破坏力很大。而北京建工项目本身便选址建在生态岛的“沟壑”中,半地下的密闭车间可以减少对地面环境影响,而且全密闭的生产设施也能确保进一步“减排”。

今年年初,市政府已经把建筑垃圾的处置费用从每吨16元提高至30元,但根据相关技术人员的测算,在年消纳量高于设计产能达到50%的规模效应下,每吨建筑垃圾的处置成本仍达到40元,即便再生率达90%的再生骨料能够顺利出售,处理一吨建筑垃圾的收入也只能达到40元,企业勉强可以达到收支平衡。

按照本市现行规定“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建筑垃圾的产生单位,要到工地所在区的渣土管理部门办理渣土消纳手续,并申报车辆,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指定的路线把渣土运输到指定的消纳场,然后进行消纳处理。在这一过程中,环保部门专门核发了建筑垃圾报批、清运、消纳的“三联单”,确保建筑垃圾100%进入正规消纳场所,不至于流入非法渠道。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利用,垃圾资源化,资源利用率,骨料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jockban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