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湖北总队借力红色资源培育官兵战斗精神
荆楚大地,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在这片革命前辈战斗过的红土地上,武警湖北总队一群血性儿郎传承着红色的基因,书写着新的胜利篇章。在这里,他们长年守卫着武汉长江大桥、三峡大坝等重要目标,随时遂行抢险救灾、应急处突等紧急任务,始终处在战斗和准备战斗两种状态之中。 没有谁生来就是一名战士,军人的血性与担当也并非与生俱来。武警湖北总队借力红色资源培育官兵战斗精神是其秘诀之一。 几年前,一份调查报告引起总队各级沉思:年轻官兵当中,有的表示入伍前“没有想过打仗”,有的嘴上喊着“准备打仗”,心里却想着“仗打不起来,打起来也轮不上”,还有的牺牲奉献精神弱化,使命感荣誉感不强…… 如何确保年轻官兵在是与非面前保持绝对忠诚,在血与火面前保持那股精气神?总队党委“一班人”寻找答案的目光落到了荆楚大地那丰厚的红色资源上。他们在全省建立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人文历史、国防科技、反腐倡廉等5类56个教育基地,精心设置规划营区政治环境,让“战功、战将、战例、战斗英雄、战斗格言警句”进电视、上灯箱、入橱窗,让官兵在抬首驻足间感受到弥漫的硝烟、燃烧的烽火,让红色基因于无形当中融入官兵血脉。 黄冈支队一中队列兵唐啸入伍之初不愿吃苦、消极训练。在中队红色故事宣讲员的带动下,他渐渐地喜欢上了总是充满激情与血性的红色故事。每当训练间隙,只要他的红色故事一开讲,战友们便报以热烈的掌声。无形之间,小唐在看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中感悟到了军人的职责和使命,认为“当兵就要当一个有血性的兵”。他主动校正价值坐标,以身边的训练标兵为榜样,刻苦训练,自我加压,成为一名过硬的特战尖兵。 唐啸的转变不是个例。各支队借助驻地红色文化资源,将战斗故事搬上课堂、编成口袋书,使每名官兵都有一个耳熟能详的革命前辈成为遥远而亲切的偶像,陪伴着他们朝着尖兵奋进。 “挽弓当满弦,将士带甲眠”。 实战是检验战斗精神最有效的途径,总队把遂行多样化任务作为锤炼官兵战斗精神的最佳平台。5月初,以特战队作战训练为背景的实战演练中,在集训、长途拉练、野外生存期间,各级有意识安排特战队员在艰苦、危险等残酷环境条件下进行抗饥饿、战艰险训练,锻造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6月酷暑,一场实兵对抗实战化演练在总队某演兵场展开。演练全程随机导调,难局、险局随时发生。面对陌生的线路、陌生的战法,参演官兵临危不乱、顽强战斗,体现出十足血性和昂扬斗志,最终取得演练成功。 在红色基因滋养下,近年来,总队先后培养涌现出世界军警狙击手比赛双料冠军胡翔、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王少杰等一大批先进典型,50余人次在出色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荣立一等功或二等功。(张鹏飞 本报特约记者 陈千学) |
关键词:官兵,战斗精神,总队党委,战斗故事,红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