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注意防中暑 及时补水很重要
入夏以来,气温节节高升,让人恨不得一直躲在空调房中。专家提醒,高温烈日之下很容易发生中暑,尤其是体弱之人。如果出现发热、乏力、口渴、四肢无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等症状,应警惕中暑。 室外日晒,室内闷热 都可导致中暑 高温天气下,如果曾经在户外行走,一旦发生头晕、发热等症状,不少人都会怀疑自己是否出现中暑的症状。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谭杜勋解释,中暑实际上就是人体产生的热能超过人体的负荷,当人体的热量散不出去,大量聚集在体内,造成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一旦出现大汗、口渴、疲乏、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就要怀疑自己是否中暑了。专家表示,一旦出现相关症状,不管是不是中暑都应立即到阴凉的地方休息,可别小看中暑,严重的可能会引起昏迷甚至引起脑水肿、脑缺氧继而导致死亡。尤其是一些户外工作者,注意不要长时间处于暴晒的状态。 暴晒后容易引起中暑,那么呆在室内是否就不会出现中暑的情况呢? 谭杜勋表示,许多人都认识到暴晒与中暑的关联,但却忽略了闷热的环境也有可能引起中暑的情况。中暑主要是机体过分失水,引起水电解质发生紊乱,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和胶体渗透压改变。因此,即使在室内,如果环境温度过高、不通风,导致大量出汗和内热难以散发,同样容易引起中暑。 预防中暑除了适当补水之外,还要注重散热,因此不要穿着紧身、透气性差的衣裤,避免长时间待在密封的房间内。但也要避免频繁在室外的高温环境和室内的低温环境中往返,如果导致机体调节不过来,同样容易中暑甚至感冒。 出现中暑症状需立即休息 中暑又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当出现口渴、头晕、疲乏、恶心、精神恍惚等先兆中暑症状时,应该及时离开高温环境,一般经过短时间休息后症状消失即可。谭杜勋提醒,老年人、身体较弱的人、孕产妇、慢性病患者或过度疲劳的人群比较容易发生中暑。 如果出现先兆中暑症状却没引起重视,继而发展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并伴有呕吐、血压下降等情况就属于轻度中暑,有的人会表现为体温升高至38.5℃以上。一般这种状态已经足够引起警惕,轻度中暑经过及时治疗和休息,数小时内可以恢复正常,不需要过于紧张。 但如果一直处于高温或闷热的环境下,需警惕出现重度中暑:在高温环境中产生精神错乱甚至突然发生昏迷、肢体抽搐等症状,体温可高达40℃,这属于重度中暑,要赶紧送医院治疗,否则可能引起休克、脑水肿、脑缺氧、低氧血症等危及生命的危险。 谭杜勋强调,夏季烈日炎炎,温度较高,应尽量避免上午11点半到下午3点半这段时间到户外。如果要户外作业,要做足遮光防护,如打太阳伞、涂抹防晒霜等。在户外行走最好选择有树阴和遮蔽的地方。不要长时间待在高温之下,注意定期休息散热。 预防中暑, 及时补水很重要 夏季出汗较多,本就容易导致水分流失,更何况三伏天。中医认为,大汗泄气,不但损津液,也损气。而在暑气炙烤之下,容易导致阴津的不足,引起内则脏腑、外则孔窍、皮毛,失去濡润滋养的作用,造成干燥失润的状态,如咽干口燥、口苦等。 因此在温酷暑的夏天,不论运动量大小都高要及时补充水分。建议多次少量喝水,千万不要等口渴时才饮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可以适当喝温水或淡盐水,补充因出汗丢失的钾和钠。也可以通过饮食摄入水分。专家建议这个时间可以多进食汤、羹、粥等水分较多的食物,不但清淡促食欲,而且容易消化。 谭杜勋补充,现代人工作繁忙,身心疲惫,这也比较容易引起中暑。因此最好减少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能预防中暑。 TIPS 巧饮食助消暑 清热消暑可以适当食“苦”,如苦瓜等苦味食物,除了祛暑清热之外,还可以祛除体内的湿气、健脾开胃、促进消化和增加食欲,在三伏天食用尤为适宜。另外,也可以适当喝一些莲子汤、苦丁茶等带“苦”的饮品。但苦味食物多属于寒凉,并非人人都适合,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群应该慎食。 另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强营养,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视个人体质可适量饮用凉茶、绿豆汤、冬瓜汤、海带汤等去暑降火。文/羊城晚报记者 谢哲 通讯员 游华玲 |
关键词:中暑,胶体渗透压,补水,高温环境,及时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