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秦皇岛>>秦皇岛

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来源: 秦皇岛日报 作者: 张莹莹 2014-08-01 10:54:2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想买东西了,抬脚就是便民超市,生病了就到社区诊所,连孩子放假都不用发愁没去处,社区活动室为孩子提供了安全、愉快的活动空间……”谈及时下方便、快捷的生活,海港区河涧里社区居民王爱民很开心。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服务群众重心在社区,关键在平台。”市委书记田向利认为,对于城市来说,畅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的目标,就要不断建设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平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市以基层工作服务年和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抓手,构建了以民生服务“网”、志愿服务“伞”、平安和谐“结”、文化服务“牌”为核心的社区管理服务平台。

  民生服务解决生活难题

  民生工作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市委、市政府以“联心惠民”为核心,紧紧围绕“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延伸便民触角、创新服务方式,用心织就民生服务网,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舒适满意的服务。

  7月10日,海港区红卫里社区便民中心的工作人员把刚做好的饭菜送到了居民张胜利家中。老人今年70多岁了,子女忙时他就在“社区餐厅”订饭吃。老人说:“能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心里挺温暖的,在小区生活方便,能够得到及时的照顾,我感觉很幸福。”

  截至目前,我市城市区建成集社区餐厅、超市、银行、卫生所、幼儿园、家政保洁、物业管理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惠民服务中心223个,构筑起社区十分钟生活服务圈。同时,推出流动民生服务车,为居民提供蔬菜直销、商品鉴别等多方面服务。

  为了让社区的老人们享受到更好的服务,我市还注重创新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新建社区日间照料站24个,满足老年人日间活动及服务需求。

  在社区,民政、计生、就业、社保等工作样样有人管,真正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我市各街道都建立了一站式公共服务办事大厅,将涉及劳动保障等22类公共服务事务实行集中办理,并建立代办制度,做到一般服务不出社区,出社区有代办,代办不收费。截至目前,仅山海关区的28名社区代办员就受理办结事项2100余件。

  “社区便民服务大集”“服务宅急送”“爱心超市”……居民需求什么,街居就服务什么。街道、社区想出一个个“金点子”,创新服务载体,培育惠民资源,热心、贴心、暖心的服务与群众的生活无缝对接。

  “在‘大集’上办事,感觉就像按菜单点菜一样,非常方便,真的体会到被服务的感觉了。”海港区军工里社区居民姜树山一提到便民服务大集就竖起大拇指。每月25日到社区“赶集”去,已经成为北环路街道一道独特的风景。该街道推出的“社区便民服务大集”汇聚了多种惠民资源,量身订制了包含14大项、35个小项服务项目的“菜单”,通过一系列活动实现了“社区里办事,家门口服务”的新模式。

  “小李小王快请进来!这回又得靠你们啦!”海港区团结里的孙杰热情地把社区干部李敏、王玲迎进门来。孙大姨想买个水冷扇,可是腿脚不方便,就打电话请“亲人”来帮忙“网购”。文化路街道在7个社区推出了“服务宅急送”业务,成为我市社区服务的又一新品牌。

  海港区东环里社区通过“一家亲”爱心超市这一平台,募集资金、物资为困难居民提供援助,同时也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信息、助老助残、矛盾纠纷调解等公益服务。辖区内的低保户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纷纷表示在爱心超市里感受到了党和政府还有广大爱心人士的关心,觉得很温暖。

  志愿服务谱写人间大爱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者是社会服务的生力军,我市坚持把扩大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丰富多彩服务作为拓展社区服务内容的有益补充,用真心、真意、真情谱写人间大爱之歌。

  “请问去北戴河坐几路车?”“附近哪有宾馆?”……7月18日,秦皇岛火车站站前广场,“小红帽”正耐心回答着旅客提出的问题,并为有需求的旅客免费送上矿泉水和旅游地图。

  “秦皇岛的志愿者,服务既热情又周到。”来自石家庄的李鑫感慨地说。

  这些头戴小红帽的年轻人,全部是青年志愿者。“全市‘港城先锋·红色义工’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启动后,我们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团市委副书记刘俏介绍说,活动采取“志愿服务站+爱心驿站+志愿者服务队”的模式,为中外游客和市民提供信息咨询、医疗救助等便民服务及智慧旅游推广。

  “港城先锋·红色义工”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海港区因势利导,用党员的名字命名工作室开展志愿服务,弥补了政府力量的不足,延伸了服务群众的触角。“桂芝民情收集党员工作室”开通民意解答热线,召开民意解答会,使小区污水外溢、供暖纠纷等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除了党员志愿者队伍,巾帼志愿者、居民志愿者、平安志愿者等各类型志愿服务小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辖区居民提供就业再就业、治安管理、家政等服务,使居民逐步实现小事不出门、方便在社区。

  市文明办牵头组建的“及时雨”志愿服务联盟,通过统一注册、标识、培训、队歌的方式,充分汇聚社会正能量,形成了“及时雨”志愿服务品牌。目前,该团队已拓展到1000支,注册人数达到15万人,成为攥起拳头合力作为的新型社会力量。

  “我市成立了21个青年志愿者协会分会、535个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全市注册社区志愿者达79995人。”市文明办主任薛顺平介绍说,“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创新管理机制,利用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地推动志愿服务朝着社会化、常态化、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使精品更精细,活动更广泛,特色更鲜明,效果更突出,形成姹紫嫣红、爱如潮涌的良好态势。”

  精细服务构筑治理网络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社区。为此,我市把社会管理的重心向社区倾斜,通过网格化管理、自治化建设等举措,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构筑起覆盖全市的社区治理网络。

  “所谓网格化,就是将街道、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实行‘四员’管理(网格管理员、网格协管员、网格巡逻员、网格监督员),做到‘辖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尽其责’,推动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参与社区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北戴河区育花路社区主任周建华介绍说。

  实施自治化建设包括“四议两公开”“四位一体”两项机制。“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对重大事务实行社区党组织提议、社区“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四位一体”协商议事机制,即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党支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各司其责。两项机制的落实,有效解决了影响居民生活的供水供电、绿化美化、社会治安等问题。东环里社区通过召开“四方”座谈会,一举彻底解决了居民反映的绿化、治安、卫生等12个方面问题。

  山海关区西河一区有处污水井溢水,影响居民生活,网格员梁四同发现后,立即报告给社区,由社区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了问题。梁四同说:“不要小看这事儿,这要是谁因为这个污水井受伤了,都会引起纠纷。将问题解决在源头,第一时间化解矛盾,让居民生活在和谐社区,就是我们的工作。”

  我市还在各社区建立了综治维稳站,组织开展矛盾排调、群防群治、重点管控等工作。同时,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化,有效运用“三位一体”大调解机制,大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海港区新闻里社区有一支由老党员、楼栋长、社区干部、律师等组成的“纠纷调解团”,他们走家串户,及时调解物业与业主、邻里、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纠纷。居民杨大娘深有感触地说:“老伴儿生前留了点遗产,大女儿想分财产,家里就闹了矛盾。多亏了纠纷调解团的‘和事佬’,来家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孩子们,现在家里又和气融融了。”

  文化服务满足精神需求

  文化是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传承社区文明的血脉。我市各社区注重发挥文化育人功用,积极搭建文化舞台,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读诗、写诗不但能陶冶个人的情操,也会将我们整个社区变得有书香气息。”家住园丁小区的张建平说。提起东环诗社,海港区东环里社区的居民都引以为自豪。诗社带动居民写诗、诵诗、评诗,还用诗歌倡导绿色环保、文明进家庭、读书进家庭等,用高雅的中国古典文化,丰富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红卫里社区则用红色军旅牌来打造社区的思想文化阵地。社区专门成立了红色老兵之家,打造红色军旅墙,集中展示从建国前的老兵到刚刚退伍的新兵的从军历程。还开办了书画室、演艺厅,定期邀请老兵来这里举办讲解书法绘画、革命历史的讲座,以此来陶冶青少年的情操。

  通过文化活动经常化,积极有效地引导居民参与互动其中。马世安是河涧里社区文艺活动服务队的队长,她带领队友先后编排了多个舞蹈,连续策划了三届社区新春音乐会,她说:“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依托社区合唱团、舞蹈队等10余支文体队伍,社区经常组织居民开展红歌大家唱、健身舞比赛等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像河涧里社区一样,山海关区也在引导居民参加文化活动方面下足了功夫,不但成立了由民乐队、舞蹈队等10支队伍组成的渝关艺术团,还形成了集德孝文化、民族文化、群众文化于一体的“渝关”文化服务品牌。

  据统计,我市依托社区组建秧歌队、腰鼓队、社区合唱团等文艺演出队伍,策划了“社区春晚”“中国梦·赶考行彩色周末演出”“广场艺术节”等系列专场文艺汇演8类91项2000余场,观众达120万人次。

  文化建设在促进社区文明和谐上起到积极作用。新一街社区通过举办“邻里联谊会”“讲述邻里故事”等一系列活动,让居民深受感动,纷纷走出了自己的小世界、小圈子,邻里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多了,互助和关爱也多了,营造出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这些活动一下子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以前见面都很少打招呼,现在不一样了,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一把手,感觉像个温暖的大家庭。”居民刘燕南说。

  近年来,我市组织开展了“善行秦皇岛”“文明新风进千家”“道德讲堂”等主题文化活动,积极创建“一居一品”文明和谐社区,培树道德楷模、孝敬公婆、扶危济弱等孝善典型。同时,还在全社会营造植绿、护绿、爱绿的浓厚氛围和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关键词:民生服务,志愿服务,文化服务

责任编辑:靳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