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时,田世伟的梦想是考上大学,走出大山;28岁时,残酷的命运击碎了所有的美好——让儿子好好活着,成了他最大的梦想。对于妻子张琼来说,孩子是命,丈夫是天;只要命还在,天没塌,生活就有希望。
天塌了。当儿子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的诊断书摆在眼前时,这对八零后小夫妻的世界被摧毁了。田世伟,这个从深山土家村寨走出来的唯一的大学生,在妻子眼中聪慧、勤勉、无所不能的好丈夫,也瞬间崩溃了——高额的医疗费如一记重锤,在他还没来得及向命运单挑时就已经败下阵来。放弃还是坚持,这是个不需要思索的问题。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拯救孩子的生命,是他们坚定的选择。
半碗饭一生缘
7月18日中午,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的一家川菜馆。
即使是很浅的一小碗米饭,张琼也吃不了。不过,这半碗粮食不会被浪费,丈夫田世伟非常娴熟地端起妻子的小碗,把米饭拨到自己的大腕里,就着尖椒豆腐皮,三口两口地吃光了。这个习惯,是从两人刚开始认识时养成的,如今6年过去了,虽然生活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变故,但是这对小夫妻之间的默契,依然如故。
说起两个人相爱的故事,还就是从饭开始的。
田世伟是土家族人,自小生活在湖北省恩施巴东县龙门头村,村子在大山的深处,穷困而偏远,1997香港回归那年才通电,今年才把木头电线杆换成水泥的;至今还没有通公路。这里的村民,大多像田世伟的父母一样,一辈子没有出过大山。田世伟上面有三个姐姐,除了父亲之外,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丁,所以,他自小就必须干很多体力活。印象最深的是扛沙包:“那年我还不到10岁哦,扛一趟沙包挣一角钱,要走好远哦……”田世伟的普通话依然带着点家乡的味道,说起自己的童年,尤其是说到“好远”的“好”时,拉着长音,眉毛上扬,完全没有“痛说革命家史”或“往事不堪回首”的伤感,反而语气中充满了少年英雄般的自豪。
“因为我干活重嘛,所以从小吃的就多。后来考上大学,参加了工作,在公路工程中作监理,每天在工地上吃的是盒饭,一盒根本就不够吃。那时她是工地上的原料检验员,和现在一样瘦小,也就80多斤。我们在工作中认识后,她发现我吃的多,就每次打饭后,先把自己的盒饭拨给我一半。哦,那时,我就觉得,这个女孩真好。”
张琼是湖北荆州人,毕业于湖南理工学院,是家中的独生女。即使是今天,生育了儿子,历经生活的磨难,整日素面朝天,也依然能看出她的清秀美丽。当年看上穷小子田世伟,主要是因为他“人好”。
“知道他家穷,但没想到那么穷。”张琼说。第一次到田世伟家,尽管有思想准备,她还是被吓到了。后来她曾跟丈夫开玩笑说:“你们家那个地方,假如拐骗个女孩子到那里,想跑都跑不了,太偏远了……”至今,那里的人出远门还必须靠搭乘路过的货车。
在张琼眼里,田世伟除了穷,哪儿都好,如果按照现在时髦的说法,是标准的“暖男”:不仅外表阳光俊朗,还特别善解人意,买菜做饭,家里家外,都是田世伟忙活,根本不用张琼操心。而在同事们眼中,他们更是令人艳羡的“郎才女貌”、“神仙眷侣”。
工程是流动的,从广东深圳,到新疆哈密,这对年轻的小夫妻几乎形影不离。“一周最少打四次篮球,下班没事时我就骑上小摩托带着她四处兜风玩耍,晚上和同事们一起打牌下棋……哈密的西瓜好好吃哦,比哈密瓜还好吃很多,还特别便宜,当地的人经常一麻袋一麻袋地送到工地上,所以虽然当时的生活环境简陋,但是我们两个人能天天在一起,真的好开心好幸福哦。”田世伟说着,眼睛不时瞄一眼妻子,对往昔的时光很有些留恋和神往。
“假如孩子没病,我们该是多么好的一家人啊!”张琼幽幽地接了一句,眼中忽然闪现出莹莹的泪光。
因为田世伟的老家实在偏远简陋,他们的新家就安在了张琼的老家荆州。婚后不久就有了一个可爱的男孩,取名“田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