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生新 河北省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2014年2月23日,星期日。 这天,唐山、邯郸、邢台等地拆除了16座高炉、3座转炉,这是继去年11月后,我省第二次开展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周日行动”。两次“周日行动”,共压减炼铁产能1127万吨、炼钢产能829万吨。 入耳的轰鸣爆破声,入眼的翻滚烟尘,脚底的大地震动,都见证了河北化解过剩产能的“真刀真枪”。 关停落后的,催产新生的。钢铁产业的二次创业同样也在大力推进。上半年,全省生铁、粗钢产量下降的同时,高附加值钢材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其中,冷轧薄板同比增长38.1%,电工钢板增长31.7%。 而事实上,在创新中二次创业的不止是钢铁产业。按照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的部署,我省深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立足“有中生新”抓升级,传统产业在创新中不断生出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正向着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加快迈进。 “老传统”要辩证看—— 把压减过剩产能的减法作为加法做,实现减量增效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一年前。 2013年5月6日,省委八届五次全会把工业转型升级列入四大攻坚战,提出要立足“有中生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无中生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时,我省传统产业正在饱受诟病—— 从环境上讲,进入2013年后,我省频频遭受雾霾的侵扰。专家分析,发生这种现象尽管有气象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排放”引发的。我省钢铁、石化、建材等传统产业占到工业的80%,主要为资源型产业,工业生产对煤炭的依赖性大。 从产能上说,我省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繁重。2013年国务院提出“5年内压缩8000万吨钢铁产能”,其中的6000万吨都落在我省头上。此外,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到2017年,我省还要压减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燃煤、3600万重量箱平板玻璃。 这的确是个巨大挑战! 钢铁、水泥、煤炭、玻璃等传统产业,都是河北的当家产业。按照这个目标调下来,确实伤筋动骨。但省委、省政府态度坚决:面对市场倒逼、环境倒逼、政策倒逼,无论是阵痛,还是剧痛,都必须咬紧牙关干下去,争取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压减过剩产能的目的,不是不要传统产业,不是削弱传统产业,而是要使传统产业更精更强。要把压减过剩产能的减法作为加法做,实现减量增效。”省委、省政府强调,要辩证认识基础原材料等传统产业,这是几十年积攒起来的家底,是看家吃饭的本钱,是今后发展的基础。要有中生新,把转型升级的立足点放在促进传统产业长出新的产品、新的产业、获得新生上,而不是简单地淘汰关闭。 用辩证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当家产业,钢铁大市唐山二次创业的紧迫感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他们正确处理“减”与“增”、“退”与“进”的关系,通过腾笼换鸟和创新驱动,努力在调整中形成新的产业。按照该市定下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路线图和时间表,到2017年,全市消耗本地钢材占粗钢产量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8%以上,全面完成国家、省下达的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老传统”也将变得更精更强、更具竞争力。 把“粮食”做成“点心”—— 延长产业链,加快传统工业由初级产品向下游拓展,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演进 一块原煤蕴含着多大的价值?旭阳告诉你答案。 在邢台旭阳集团,从煤炭到其下游产品纯苯、环己酮,再到尼龙66,是一条长长的产业链,产品附加值随着产业链的延伸而不断提升。按现在的价格计算,煤炭每吨800多元,而纯苯每吨约8000元,衍生出的环己酮每吨1.2万元,而尼龙66每吨价格高达2万多元,从原料煤到终端产品升值了20多倍。 而这样的产业链,在旭阳集团不只一条,“粗粮细做”效益明显。近几年,旭阳焦炭与化工产品的生产比例约为8∶2,但两者的利润贡献恰好相反。 有中生新,河北传统产业期待更多的“旭阳”。因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省内许多企业只是出苦力、做粗活、挣小钱,而且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也最直接。 延长产业链,把“粮食”做成“点心”,加快传统工业由初级产品向下游拓展,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演进,使传统产业焕发生机。这正是“有中生新”抓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 上半年,全省工业和技改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技术改造完成投资3261.2亿元,同比增长26.4%。一批重大技改项目的实施,寄托着企业的希望和未来,也将给我省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 河北婴幼儿奶粉将重振雄风!3月8日,君乐宝年产6万吨婴幼儿配方奶粉一体化项目在张家口市正式动工,一期年产3万吨生产线计划今年10月正式投产。每毫升原奶菌落总数控制在5000以内,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高强度汽车用钢将有“河北造”!邯钢高强度汽车用新材料开发技术改造项目正紧张实施,将形成100万吨DPT、TRIP、第三代汽车钢、TWIP等高强汽车板生产能力,其中600MPa以上级别高强度汽车用钢60万吨,产品水平国际领先。 2014年省工业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名单近日出炉,共筛选出1089个对我省工业转型升级有重要作用的项目,总投资2633亿元。“这个项目盘子有个鲜明特点:突出产业链延伸与完善,其中实施优特钢、汽车、石油化工等10个产业链升级工程项目316项,总投资1017亿元。”省工信厅厅长王昌介绍。 传统产业绿色生产—— 把高消耗的变成低消耗的,把高污染的变成低污染、无污染的,推动传统产业走上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6月14日上午,在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工作会上,36家工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成了引人关注的“主角”,不仅现场播放其中8家示范企业视频资料片,全部36家企业的转型发展典型材料还发到全省13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和营业收入超1000万元的规模以下企业,组织全省企业开展对标交流。 这其中,有两家大块头企业,分外引人注目。一个是冀东发展,一个是唐钢。 资源——产品——废弃物,一般的水泥企业,工序走到这里戛然而止。但在冀东发展集团生产水泥工序上,废弃物后边加入了一个再生资源环节。正是这一招,让冀东发展可以综合利用砂岩尾矿、高炉矿渣等十余种工业废弃物,使水泥产业成为工业城市的“清道夫”。 曾因污染严重而濒临搬出市区的唐钢,实施规模空前的流程再造和厂区环境综合治理,腾出空地全部绿化,成为全球吨钢占地面积最小、绿化覆盖率最高的钢企,被中钢协专家评价为“世界上最清洁的钢厂”。 传统产业有中生新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但绿色、循环、低碳的方向却不能改变。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我省积极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把高消耗的变成低消耗的,把高污染的变成低污染、无污染的,推动传统产业绿色生产、清洁生产、高效生产。 追求绿色生产,一批新技术广泛使用。在河北钢铁集团,钢铁行业公认的干熄焦、燃气蒸汽联合发电、高炉煤气余压发电等六大领先节能技术全部推广应用。煤气回收利用率接近100%,利用余热、余压等二次能源自发电比例达到60%,一年的发电量,相当于一座千万人口特大城市一年的城乡居民用电量。 追求循环发展,一批循环经济项目纷纷上马。今年我省实施的千项技改项目中,节能减排增效项目达119项,总投资165亿元。 有中生新,每天都有新气象。 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发展关键节点的河北,使的是久久为功的韧劲,下的是艰辛深耕的苦功。我们有理由相信,苦干几年、苦熬几年,我省一定能够迈过结构调整的坎,越过转型升级的坡,调出一个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登上绿色崛起的新高峰。 |
关键词:转型,过剩产能,高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