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三市民开小货车穿梭鲁甸灾区忙运货
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牵动了每名国人的心。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省会三位市民自发组成爱心志愿者队伍,驾驶一辆小型厢式货车,拉着满满的爱心物资奔赴灾区。本想卸下物资就返程的他们,却在抵达灾区后主动留了下来,因为他们知道,那里的灾民太需要帮助了。 “走,给灾区人民送点物资!” “老郎,咱们去趟鲁甸灾区吧,给灾民们送点生活用品好不?”8月5日14时许,52岁的赵同路敲开了老邻居郎进中的家门。 赵同路说,看了当天中午电视新闻中对鲁甸灾区的报道后,自己心里很难平静下来,特别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帮帮那些灾民。赵同路的想法,立刻得到了郎进中的支持。说去就去,随后做小买卖的赵同路从自家仓库中调出上百提卫生纸,又购买了100箱矿泉水及方便面,郎进中则迅速买来1800条秋衣秋裤,全部装到了赵同路家的厢式货车里。 当天17时许,拉载着爱心物资的货车驶出了小区。揣着三万余元现金,赵同路和儿子赵晓明以及郎进中这三位从未去过任何地震灾区现场的爱心人士,踏上了奔赴云南鲁甸的路程。想到自己老家在藁城,赵同路还特地制作了一条印有“石家庄藁城志愿者”的红色条幅挂在车头。 地图、车载导航、轮流开车,赵同路等人从省会启程,经山西、陕西、四川等地,终于在8月8日凌晨到达鲁甸灾区。经过与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沟通后,三人开车来到重灾区之一的火德红镇。 开着小货车 将堆放在镇里的物资送进村子 忙碌了一整夜后,赵同路等人拉来的物资卸到了火德红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在这期间,他们认识了来自河北保定、邢台等地的爱心人士,对灾区的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火德红镇附近的村庄分布在山腰上和堰塞湖附近,受灾情况比较严重,大型救援及货运车辆都开不进去,这救援物资也送不到灾民手中啊!”听到旁人的这句话,赵同路心中一紧,灾民目前最需要的,不就是生活必需品吗?东西送不进去,那这趟爱心之路就白走了! 和父亲考虑的一样,27岁的赵晓明在了解更多的灾区情况后,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爸爸,郎叔叔,咱们的车应该能开到村里,大家留下来吧!” 当着众多河北老乡的面,三位来自石家庄的爱心志愿者立刻拍板,决定充分利用小型厢式货车的良好通行及机动性,将堆放在镇里的爱心物资送到附近受灾的村子里去。在火德红镇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协调下,赵同路等人开始了更加艰难的爱心之路。 地震过后,通往重灾区的公路严重受损,加之山区路况复杂多变。拉着满满一车物资的赵同路等人在前往受灾村庄的路上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小心翼翼地通过到处是乱石的颠簸道路及随时可能出现的断头路,大家冒着生命危险,最终将灾民急需的生活用品送进了村子里。 “按照当地人的话来说,他们生活的地点大都位于‘山尖尖和水边边’,这次地震的影响很大!”年轻的赵晓明,每到一处受灾的村子后,就会受到一次难以忘记的心灵冲击,倒塌的房屋、破碎的家庭、露天的住所,赵晓明在流泪的同时,更加坚定了留下来的想法,“灾民太需要我们了,不能就这样离开!” 就这样,每天早上,赵同路等人都会带着河北某爱心组织从社会募集的爱心款,开车到云南昭通市的批发市场,根据前日所调查的受灾村民急需物资清单进行采购,返回火德红镇稍事休息后则将爱心物资迅速送到灾民手中。一辆厢式货车,三名爱心志愿者,组成了一股灾区运输力量,成为火德红镇志愿者中的主力军。 “感谢石家庄的好心人!” 鲁甸县火德红镇李家山村莫家沟社,是深山一处偏僻的小村落。地震发生后,由于道路通行困难,加之消息闭塞,灾区救援队伍一直无法进入。对此,村民李勇深有体会。 “家里的房子没了,衣服没了,存款也都没了。”在与记者的电话连线中,李勇称地震后村子里几乎成了一片废墟,由于没有救援队伍和物资进来,幸存下来的村民只能靠自救维持生活,最惨的时候,一家六七口人蜷缩在一个小小的帐篷里,连吃的东西都找不到。 而给该村带来希望的,正是赵同路父子及郎进中三人。他们驾驶的厢式货车,第一个开进了莫家沟社,给灾民们带来了各种生活必需品。激动的村民们,纷纷上前抱住赵同路等人,一个劲儿地道谢,“地震七天了,终于出现山外面的人啦!” 得知记者是石家庄的媒体,李勇在电话中不停地感谢着:“他们真是雪中送炭啊,太谢谢石家庄的好心人了!” 作为火德红镇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工作人员,王先生对赵同路等人印象极深,“他们每天在昭通批发市场和灾区之间奔波,自掏油费,不怕艰险,十分令人尊敬!”王先生表示,赵同路等人为灾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代表灾区人民感谢河北人民的帮助,感谢石家庄好心人的付出。 昨日17时许,记者拨通了赵晓明的手机。此时,他和赵同路及郎进中还在往受灾乡村运送物资的路上。赵晓明表示,他们目前会继续留在灾区,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更多的灾民们生活下去。 |
关键词:鲁甸,灾区,爱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