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宁业余河北梆子剧团为乡亲义演36载
日前,丰宁满族自治县南关蒙古族乡古房村戏楼前,正在上演的河北梆子大戏给全村百姓和附近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送上了一道文化大餐。 古房村业余剧团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涌现出了一批当地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名家名角。后来,剧团遭到极大破坏。1978年冬季,在老艺人的张罗下,当地艺人自己动手糊起玉带乌纱,画起海水江崖,恢复了古房村业余河北梆子剧团,并吸收了部分业余戏曲爱好者,凭借记忆教出了十几出成本的折子戏,来年正月向全村百姓汇报演出时,轰动一时。 “河北梆子业余剧团本着传承燕赵戏曲文化、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提高群众鉴赏能力的原则,多年如一日地为百姓送上一场场戏曲文化盛宴,到现在已经有36年了。”村党支部书记靳洪刚说,“从1978年恢复剧团以来,每年春节唱大戏8至10天,一直坚持不辍。” 由于对戏曲的热爱,村民们自发地帮助业余剧团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为解决剧团唱戏的固定地点,全村百姓出义工建起了古房戏楼。“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村民们亲手建的。”团长宋显江说,这是村民们热爱戏曲文化的一个缩影,目前剧团在30多年来一点点的积攒添置下,服装、道具、音响一应俱全,用于戏楼的投资累计达50余万元。 业余剧团的戏剧受到了村民的喜爱,每次演出,戏楼前、戏台下,伴着河北梆子声,村民们总是成群结队地前来观看。 昔日逢年唱戏,今朝四季有娱。为进一步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古房村每逢“三八”、“五一”、“十一”等节日,都组织秧歌队扭起大秧歌、跳起广场舞、举办卡拉ok等活动。今年8月中旬,该村举办了为期6天的文化演出,包括了歌舞、秧歌、河北梆子等村民百看不厌的节目。精彩的节目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74岁高龄的老戏迷李玉祥、高仕枝夫妇听河北梆子听得津津有味:“台上的演员都是自己本地人,不图吃、不图喝,图的就是简简单单的乐呵,这样的活动我们俩场场不落。”
|
关键词:承德,剧团,义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