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专题库>>专题报道

援藏时间有限工作无限 感受"天路"尽头的河北故事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14-08-21 16:20:1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种菜、修路、搞绿化;

  看病、培训、找项目;

  2010年7月,河北派出的第六批、共计40名援藏干部走进西藏阿里地区,循着先辈的足迹,为这片土地的繁荣、发展、稳定而不懈努力着。

  2011年7月5日,记者飞赴西藏阿里,在这片土地上历时近半月、行程累计2000多公里,用笔和镜头记录下了这些援藏干部们工作的点滴。

  “帮阿里找到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札达县以前吃蔬菜要从1700多公里之外的新疆叶城运过来,今年自产的蔬菜却多得吃不过来。

  2011年7月8日,第一车札达产的蔬菜被运到了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援藏干部宋品军一下子忙活开了———把这些菜向机关、学校以及驻军单位的食堂推销。自己忙不过来,他就向所在的地区农牧局申请了一间门脸,简单装修后想让札达的菜农来驻点卖菜。“以前札达只种萝卜和白菜,现在产的很多菜以前不要说吃,连见也没见过!”札达县托林村藏族群众拥军,是在种植大棚菜过程中率先尝到甜头的一个,今年他承包了7座大棚,保守估计能赚到10万元。

  7月16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领着顾客在棚里采摘。河北卖几角钱一斤的西瓜在这里能卖到7元一斤,拥军的笑容溢满了脸庞。

  致力于调整传统农牧业的产业结构,河北援藏干部把大棚蔬菜产业作为札达县跨越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札达县县委书记李建华介绍,今年札达县的大棚面积实现了倍增,目前拥有63个棚室,年底将达到100个。

  李建华的规划中,札达将被打造成阿里地区的果菜基地,为此他今年争取到了400万元扶持资金,还再次从老家滦南请来了种菜能手帮助宋品军等农业干部推广种植技术。“阿里仍旧是全国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我们的援藏干部进藏后,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但‘怎么发展,依靠什么来发展’却是摆在面前的一个显著问题。”河北第六批援藏干部领队、阿里地委副书记李龙是第五批援藏干部中留任的,他对此问题的答案是: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

  在平均海拔达4500米的阿里高原上,很少能见到可供耕种的土地,大部分土地上,连草都长得高不过脚背。就在这样的土地上,河北援藏干部在海拔相对较低的札达县开辟了大棚蔬菜产业,而在日土县,“旅游建设年”工作正有序推进。

  围绕日土县城,坐落着以鸟岛闻名的班公湖、宗教名胜日土宗以及风光优美的加伟雪山、马噶尔草场等,日土县县委书记崔大平介绍:“过去游客到了这里,顶多只是在班公湖边照张相,而今,我们的思路就是要把旅游作为产业发展起来。”

  7月12日,记者走进日土县今年实施的旅游重点项目———德汝度假村时,看到这里一片红火,完全不像试营业的样子:碧绿的马噶尔草场上,几十座崭新的帐篷在夕阳下熠熠生辉。设施齐全的帐篷内,几个藏族姑娘小伙,载歌载舞,正向客人盛情敬酒;帐篷外,德汝河静静流淌,水鸟翩翩飞翔,两个摄影发烧友一边摆弄镜头,一边告诉记者:“在这里,随便取个角度,拍出来的片子都够作电脑桌面的水平。”

  从度假村出发,一条今年新设计的公路正在施工,它将串联起几大景点,一直伸向班公湖西岸建设中的码头。按照日土县的旅游规划,这将成为一条精品旅游线。

  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孙永平分析,219国道路面硬化,昆莎机场通航……随着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阿里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条件已具备,这里独特的资源,不仅会吸引国内游客,还可能吸引大量邻近国家游客。

  正是看到如此前景,在旅游资源更为丰富的札达县,第六批援藏干部到达后,很快就确立了“旅游立县”的发展思路。主管旅游的副县长孙成伟介绍,该县利用中外闻名的土林、古格王朝遗址等资源,已与西藏珠峰旅游集团达成共同开发协议,后者5年内将投入4亿元,完善当地的各项服务设施。

  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阿里地区接待游客57646人,接近去年全年的数字,旅游总收入达6399万多元。阿里地区行署专员达娃扎西看好这样的发展思路,他说,如果能让阿里的所有旅游资源都得到开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仅一项旅游产业,就完全可以养活阿里全部9万多人口。

关键词:援藏,阿里,对口支援

责任编辑: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