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邯郸>>邯郸

绿了乡村富了乡亲

来源: 邯郸日报 作者: 佘志娟 李嘉懿 2014-08-27 11:49:0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曲周县小弟八村面貌改造提升系列报道(中)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百日攻坚

  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笔直钻天的毛白杨、挂满槐豆的黄金槐、摇曳生姿的垂柳……日前,记者走进曲周县小弟八村,举目皆绿,顿觉气爽。

  这个曾经全村看不见几棵树的村庄,依托村周边数百亩废弃窑坑和荒地、村内闲置宅基地,为村集体种植了一座绿色银行。

  要想富多种树,作为黑龙港流域典型的平原农业村,既没有地下资源,也不邻近城镇,集体经济薄弱,如何谋发展?

  “要想富,多种树。”小弟八村党支部书记张敬云说,他1997年任村支书时,村里矛盾多,经济发展落后,愁得没办法,那段时间,一早一晚总爱在村里转圈。一天,看着荒废的河渠他突发奇想,“以土生金也许就是小弟八的出路。”

  张敬云立即组织两委成员开会,通过讨论,大家认为可行。

  说干就干,张敬云联系了3600棵杨树苗,带领党员、干部、家属义务在村南河渠上种下了杨树。第二年,就有几家买主儿找上门来,要当成种苗买走,一算账,一棵树一年长了3块钱。张敬云喜上心头:总算找到了一条富村富民的好路子。

  “沟渠路边、村庄四周所栽种树苗毕竟有限,得利用村集体用地建林网。”张敬云的提议,得到村两委一致通过。

  建林网先得规划田间道路。2000年春,四辆推土机在田间轰鸣,200多名干部群众挥汗如雨。第一批树苗栽上后,张敬云带领村两委干部和25名党员组成义务护林队,防止树苗被偷被盗。

  绿色梦想成现实

  经过几年的发展,村干部的视野打开了,谋发展的劲头更足了。

  在山东、保定等地购买树苗时,张敬云又有了新发现:建苗圃、卖种苗是获取更大收益的捷径。2001年春,该村村委会决定成立苗木公司,上苗圃、搞育苗。经县林业局扶持,一次发展育苗120亩10万株。

  高效益伴随着高风险。他们首次上苗圃就遇上了灭顶之灾:一个月后,树苗发生了溃疡病,叶蔫了,树干枯了,用手一捏掉一层树皮,直滴黑水。经多方寻医问药,林业技术人员给出了答案,并开出了处方。于是,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一天时间把10万株树苗全部平茬,从根部再行逼芽,才保住这10万株树苗的性命。首批育成的120亩苗圃,乡亲们的绿色梦想变为现实。

  小弟八的绿色品牌日渐形成,苗木销往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供不应求。2008年,小弟八村的上千株黄金槐、毛白杨、金丝柳等树种,还走进了北京奥运场馆。如今,小弟八村苗圃种植面积达473亩,培育苗木36种,引进黄金槐、白蜡、国槐、无球法桐、雪松、蜀桧等城市观赏树15种。

  卖树不卖绿

  “我们这些花木不但中看,而且中用。”张敬云指着满街的花木告诉记者,密植的花木可以拔一部分卖钱,剩下的也不影响美观。

  十多年来,“卖树不卖绿”,是小弟八村一惯坚持的信条。

  环境好,民心才能顺。在治理“空心村”的基础上,小弟八村坚持把绿化作为产业来抓。该村利用拆除旧房的土坯、建筑垃圾回填了村边的20多处窑坑并覆土其上,硬生生造地140亩,建成首批140亩的林地。近年来,该村又结合开展“四清”,拆除占道违建,将腾出的街道两侧和村内空闲地用来发展苗木,林权归集体所有。

  一街一品、一街一景。记者看到,路街两旁新植的合欢、白腊、黄金槐等观赏树,有上千株。同时,利用高低空间错位种植不同品种,实现了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

  目前,小弟八村实现了路旁植绿、河渠增绿、村庄披绿、田间插绿,村内观赏树和村外经济林、苗圃连为一体,交相辉映,引来20多种野生鸟类在村边树林栖息,野兔、黄鼬等野生动物又回到村边林间。

  2010年以来,仅苗木产业一项,村集体年收入都在100万元以上,且一年比一年多,每年用于村公益事业的投资也日渐多了起来。打井、修路、建学校、盖幼儿园、建老年服务中心、挖护村河……一件件实事都做到了村民的心坎上。

  “自家地里没活时,我就到村里苗圃基地里打打零工,活少的时候一天挣60块钱,活多时能挣到150块钱。”在苗圃基地,村民石书芹高兴地说,“打工不出村,家里地里两不误,一年还能挣个万把块。”据了解,35名村民长年在苗圃基地上班,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关键词: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绿色品牌

责任编辑:靳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