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银行卡盗刷 看支招
银行卡被盗刷的事例层出不穷,此前,盗刷仅仅局限在信用卡,如今已逐渐涵盖了几乎所有银行卡。怎样才能保证银行卡的安全?实际上,盗刷的原因有很多种,但真正能够保护银行卡安全的,恐怕也只有持卡人自己在日常用卡时的防范意识,为此,北京晨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银联资深风险专家王宇。 支招1 芯片卡用起来更安全 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银行卡大多是磁条卡,安全性并不高。据王宇介绍,磁条卡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门禁、会员卡等,其制卡、读卡的专业设备到处都是,这给银行卡的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将磁条卡更换为芯片卡,在王宇看来,是个不错的选择。 “银行卡的芯片安全系数要高于其他芯片,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发现在交易情况下芯片卡被克隆的现象。”王宇说,与磁条卡不同的是,芯片卡的信息是动态的,“芯片就是一台小型计算机,且每次的校验值不同,复制的可能性小。” 实际上,央行也一直力推芯片卡。目前,在银行发行的芯片卡中,芯片与磁条同时存在,持卡人可选择刷芯片还是刷磁条。而央行近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部署逐步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工作。也就是说,以后在使用芯片卡时,只能刷芯片,不能刷磁条。按照降级交易关闭工作时间表,6月份起,上海、广州、成都、北京、贵阳、宁波等城市将率先试点ATM关闭降级交易;今年年底前,其他线下渠道终端的金融IC卡降级交易也将全部完成。 支招2 别用储蓄卡去消费 “如果消费者有储蓄习惯,建议要么消费和储蓄分别放在两张银行卡中,要么就同一账户内进行储蓄和日常支付的分离。”王宇说,盗卡往往发生在经常用于消费的银行卡上,用于储蓄的银行卡最好不用于消费。而用于消费的卡片中,按需存入金额,这样即便是遭到盗刷,损失也在可控范围之内。 对于网络消费,王宇建议在银行开启消费提示功能,如短信提醒或是微信提醒。“现在各家银行对网络支付都有额度限制,即便出现盗刷,单笔金额也不会太大,如果消费者开通消费提醒业务,可在第一时间知道是否被盗刷,避免更大额的损失。” 王宇表示,如果持卡人需要大资金网上转账,则建议使用二代U盾转账。 此外,也有专家表示,在刷卡消费时,最好使用信用卡而非储蓄卡消费,因为各家银行对信用卡盗刷有相关赔付规定,可以让持卡人的损失降到最低。 支招3 不要在网上留存银行卡信息 在网上留存银行卡信息,对于嫌麻烦的持卡人而言确实是方便了,但却给用卡安全留下后患。王宇建议,对于网络支付,持卡人最好不要在网上储存银行卡相关信息。 王宇坦言,黑客攻击的网站一般是习惯留存用户信息的网站,“这些网站的安全系数不高,如果消费者在网站上留存了相关信息,就有可能为黑客所利用。” 王宇举例说,一些网站此前曝出存放用户的CVV码,“这组码本意是持卡人与商户在非面对面的时候,证明卡在持卡人手上的工具,因为只有持卡才能看到这组码,但如果网站存放了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就有被盗刷的可能性。” ■新闻链接 被盗刷了,怎么办 即使我们尽量做到万无一失,也难以避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盗刷发生后如何应对也极为重要。 首先,得知卡片被盗刷后第一时间就要做卡片冻结。 有持卡客户因为发现太迟,而耽误了最佳挂失、报案时间,导致银行不能提供完整的盗刷资料,公安局不能立案,法院不好宣判。“第一时间通知银行,一旦发现盗刷给银行客服打电话,转人工快速冻结卡片,将损失减少到最低,借记卡也可以申请特殊处理,紧急更改密码。”银行人士如此建议。 其次,及时报案,让警方协助破案,银行也有协助的义务。 最后,不要惊慌,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最大限度配合警方破案,银行有相应分担损失的条款。 相关律师给出的建议是,如果持卡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是因为银行对ATM机、门禁等管理不善,导致银行卡被非法分子克隆和盗刷,持卡人不存在过错,损失将由银行承担;虽然银行有过失,持卡人也存在明显的过失,如个人信息或卡片管理不善,则可能两者各承担部分损失。对于网上盗刷案件,如因持卡人本人信息保管不善导致盗刷案件发生,损失则需持卡人自己承担。 |
关键词:盗刷,支招,银行卡信息,CVV,持卡人,芯片卡,降级,央行,报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