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推“自主保洁”先除行政化思维
学生宿舍厕所垃圾成堆。
面对新学期全面推行的“学生自主保洁”,在微博吐槽还不过瘾的一些南昌大学学生,日前又发起了“帮昌大校长上头条”的话题。对此,南昌大学校长周创兵认为,“学生自主保洁”之所以引起争议,除了部分师生认识不到位,还与学校管理部门与学院班级衔接不到位有关。9月5日,该校再开专题会议部署学生自主保洁工作,要求各部门统一认识,“扎实推进学生自主保洁工作有序开展”。(9月8日《南方都市报》) 目前,学生在网上疯狂的吐槽、拍砖,已逼停学校官微的评论功能;在生活中,学生更是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态度”,致使部分宿舍楼内垃圾成山,臭味熏鼻让人难以驻足。尽管校方继续“嘴硬”,号称“无惧争议,扎实推进学生自主保洁”,可学校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在校大四学生干部和党员突击清理“垃圾山”。其实是在变相承认“自主保洁”已接近搁浅。 “学生自主保洁”本是一个善意的举措,既可以帮学生勤工俭学“多收三五斗”,又能在无形间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可如此一项被校方标榜为“践行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一项制度改革”,为何在同学中只有拍砖没有点赞,被逼进死胡同呢? 有人说,“自主保洁”遭学生集体抵制,是当代大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表现。诚然,不排除个别大学生对劳动带有天然的排斥性,但这不是主流。试问,校园内义工活动、求家教的帖子少么?为何学生会拒绝送上门的勤工俭学机会呢?显然,惰性并非是“自主保洁”搁浅的主因。 其实,“学生自主保洁”遇冷,本在意料之中。一来南昌大学一刀切、一步到位的推进模式,与如今个性张扬、百花齐放的时代特色不吻合、不协调。试问,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在操场上整齐的跑圈、喊着响亮的口号,应该是大学的符号么?显然不是。大学应是集思想之大成者,而非行为单调化、同质化。让所有学生无论背景、爱好、习惯,都强制参加“自主保洁”,其实就是拉公德的大旗,扼杀学生的个性,遭遇抵触并不意外。 二来“粗糙”的运作模式,让“学生自主保洁”传递的善意大打折扣。在女卫生间清理马桶时,“偶遇”相熟的女同学,这样糗事经常上演,学生的反应可想而知。“学生自主保洁”在南昌大学属于试运行阶段,可学校却不断的大书特书,就有用舆论倒逼学生就范的嫌疑,学生岂能不产生逆反心理? 事实上,学校在推进“学生自主保洁”中,所犯下的工作简单、“粗糙”的毛病,归根结底是教育行政化惹的祸。试想,靠文件推进与通过校长带头言传身教相比,哪个模式更有利于“立德树人”?校长若不是把学生“自主保洁”当成一项政绩,而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会让“学生自主保洁”异化成学生全员保洁么?会有当前的激烈对抗局面么? 在笔者的大学时代,勤工俭学岗位是一个“肥差”,常常几个同学激烈竞争。而南昌大学竟然将它变成学生退避三舍的岗位,确实是个奇葩。显然,南昌大学的管理者,在指摘“师生观念认识不到位”的同时,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官僚味太浓!只有剔除行政化思维的干预,才可能有真正的学生“自主保洁”。(薛家明) |
关键词:学生,自主保洁,南昌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