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全景河北

邢台威县:创建精神文明 打造和谐农村新景象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龚磊 孙阳 刘飞 2014-09-21 09:31:4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长城网邢台9月20日电(记者 龚磊 孙阳 通讯员 刘飞)威县将创建精神文明,打造和谐农村新景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创建文明村镇、绘制文化墙、成立红白理事会、建立功德榜、实施文化惠民……一项项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释放出无穷活力,充溢着无限生机。

  文化墙里学美德

  “给爸妈洗脚”、“常回家看看”、“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走进方家营镇孙家寨村,便如同步入了一册慢慢翻开的连环画,文化墙色彩斑斓,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8岁的付子豪张口就能说出文化墙上《弟子规》的内容,“我的小伙伴都会背呢。”他骄傲地说。

  该村党支部副书记付宏伟介绍说,村里绘制的“新二十四孝文化墙”,不仅成了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成了群众求知、求乐、求富的精神家园。

  “文化墙不仅好看,还教人长学问,我们都很喜欢这样的形式”,村主任付月珍跟着说了起来:“自从有了文化墙,平时在街上散步时,就能接受各方面的知识,好多道理啊一点点就都入了心了。”

  “红白理事”帮大忙

  “村里以前结个婚摆宴席攀比的厉害,你花1万,我就花2万,现在有了红白理事会,开支普遍比原来节省了三分之一。”贺营镇袁庄村村民袁振周谈到村里的红白理事会时赞不绝口。

  “一直以来,农村对红白喜事的操办特别重视,甚至因为攀比,借钱也要把红白喜事办的‘体面’,对很多村民来说反而成了负担”,村党支部书记郑继奎说,“按照县里要求,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在充分尊重民间风俗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群众,不但减轻了农民负担,也‘理’出了节俭办事的好风尚。”

  据该县文明办负责人介绍,全县已在500多个行政村相继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红白理事会制度,村内所有红白事都要事先向其报备,从宴席规格到上席客人等都由理事会协调操办,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气。

  以袁庄为例,原来婚嫁至少要3天,现在只是在婚嫁当天用餐2顿,大大节省了开支。全村200户家庭1080人,去年一年共操办红白喜事10多起,累计节省开支8万余元。村民们把更多的时间和资金用于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参加文艺、体育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逐步形成了“节俭风”、“文明风”、“和谐风”。

  人人争上功德榜

  “能上榜是一种荣誉,村民们个个都希望榜上有名。”固献乡副书记郭杰指着乡里的“功德榜”说。

  在乡政府大院,一块显眼的“功德榜”前经常有很多群众驻足观看,魏玉群尽心尽力孝敬公婆三十载,被称为‘最美儿媳’;程汝清义务扫街二十多年,热心助人,被附近村民所称赞,这些都是群众身边的道德模范。

  “榜上的模范都是经过群众推荐、评选,村民道德评议会评议,对外公示等一系列程序才确定的,每一个模范的事迹都是大家公认的,所以感染力和说服力都很强。”村干部侯汝平说。

  据了解,在该县16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和8个省级重点改造提升村都竖立着这样的善行功德榜,评选和宣传“诚信”、“敬业”、“互助”、“孝敬”、“勤俭”五个类型的道德模范,先进典型宣传真正融入到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走到群众身边,“人人做好事、好人做好事、好事就上榜、好人有好报”的氛围越来越浓,善行文化更加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成为建设美丽幸福威县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关键词:威县,和谐,农村,文明

责任编辑:纪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