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全景河北

平凡的极致:浪尖上的衡水中学

来源: 华夏教师 作者: 叶水涛 2014-09-30 10:14:4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毛泽东同志曾为抗日军政大学题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并制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被简称为“三八”作风。我认为衡水中学的学校管理近乎“三八作风”,而专家学者外域搬来的一些一知半解、食而不化的教育理论,倒是有点像清末八旗子弟的作风——没有理想,不负责任,无所事事。托鸟笼,泡茶馆,捧戏子,唱二簧,吟诗作画,的确“闲适”,是谓“风雅”,大概颇为合于专家们的“素质教育”之要旨。

  鞋子合适与否只有脚知道。幸福与否是一种感觉,学生最有发言权。衡水中学的学生是否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盼星星、盼月亮,盼着专家来援手解放?说来真叫人丧气,专家自己也认为“一些来自‘超级中学’的学生,他们对学校的感恩真诚而朴实,认为这样严酷的应试训练固然又苦又累,但增加了农村学生的升学机会,有何不好?”这十数年,伴随衡水中学腾飞,数以万计的学生考进大学、进入社会,毕业生中没有埋怨、更无攻击学校的,这本身便是奇迹。“鱼游水中冷暖自知”,既然当事者本身对学校“感恩”,且“真诚而朴实”,专家怎么就感觉到了学生没有感觉到的痛苦呢?专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否有点越殂代疱且自作多情?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伴随着苦累与烦恼,学习的快乐正是穿越苦与累,增长知识才干,磨炼意志品质,收获精神的愉悦和成功的快乐。学习,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习永远不可能是一种惬意的享受,这是不争的事实。有人认为衡水中学“塑造吃苦精神,严格要求,追求卓越,追求成功”,本身就是在进行素质教育。对此,专家表示极大的反感,但又实在给不出反驳的理由,只能泛泛而谈一些“生动活泼,个性发展”的套话。“生动活泼”必然排斥“吃苦精神”吗?“追求卓越”就不能发展个性吗?专家这套形而上的咒语貌似振振有词,却实在空洞苍白、无病呻吟、牛头不对马嘴。

  衡水中学的学生苦吗?当然苦。累吗?当然累。但学生情愿,且不损害身心健康,这是事实。同学戏称学校为“炼狱”,于是专家们很兴奋,以为是非人道之明证。殊不知,“炼狱”出于坦丁《神曲》,它介于地狱于天堂之间,从比喻意义上说,学校大概既不能称之为天堂,也不是地狱!况且,专家们所热衷的天堂在哪里?“有仙山琼阁”“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要经受艰苦的磨炼而成长,只是艰苦的内涵有不同。战争年代炮火连天,一批批热血青年为救国救民效命疆场,苦不苦,累不累?且不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红小鬼。文革中插队落户,上山下乡,浩浩荡荡奔赴边疆的那一代人,耕田劳作之艰苦,挣工分养活自己的艰辛。这些被称为知青的都是些初高中学生,他们苦不苦,累不累?放眼现实社会,哪一阶层劳作不辛苦?虚张声势宣传当下高中生的不幸和痛苦,这既不客观也不公正,这于年轻一代的精神成长并无好处。一方面有专家提倡所谓“挫折教育”,一方面又哀叹高中生的不幸,这是理论的混乱。“人格教育”呀,“生命教育”呀,这是专家喜欢念叨的名词,似乎一考得好便是魔鬼训练,一重视知识教学就意味放弃人格教育和生命教育。赫尔巴特说,一切教学都是教育。学校中人格、生命诸种教育,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它与各科教学紧紧关联,也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交织在一起。高考的拼搏本身便是生命的教育,遵照规则、公平竞争,便是人格的教育。

  一方面是诅咒高考,一方面还是考试思维。高中教育的改革,其一是职教与普教的分离,加强职业教育。其二是普通高中的特色化发展,而不是盯住高考,在摊平师资与生源上不断做文章。高考制度是有用的,但作用是有限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很重要,但很难在试卷上呈现。教育要养成德性,德性怎么考?教育要培育人格,人格怎么考?教育要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怎么考?想到什么重要就考什么,就要去折腾考试,让他扩容,结果是考试制度不堪负担。高考说到底主要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接受能力,看他是否能适应未来的大学教育。高考并不能检测该生能否成为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等等。高考成绩出色,日后发展不良,并不能证明高考的无效。某人生病但长寿,某人平素健康但猝死,于是得出结论,生病可以长寿,生病也不必吃药,这是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病人去医院挂号问诊,进行各种检测,是为查出毛病,倘若医生坐堂,只是泛泛谈健康之要诀,长寿之意义,这是治病吗?某些教育学者类若此等庸医。

  高考制度也可视作一种人类社会的游戏,它教人体会荣誉的价值并培养人对更高境界的追求。追求胜利和卓越,追求荣誉和杰出。高考制度既培养读书上进的风气,也传递公平竞争的精神,同时它保证了社会阶层的变迁,避免出身门第对人的制约,造成社会的板结。人们仰慕“状元”,是对优胜者由衷的敬佩,也寄托着对改变自身命运地位的期盼。因此,“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成为传统戏剧话本永恒的话题,所寄托的是下层人士良善的愿望,它有利渲泄情绪,平衡社会心理与社会生态。读书改变命运而不是造反有理,这有利社会稳定。激进的道德家大概视此为保守,视为欺骗和麻痹群众,视为封建意识。社会尊重高考“状元”,热议高考“状元”,教育专家非常愤怒,但小品演员丑化残疾人,他们倒以为当然;影视剧歌颂皇帝,他们认为当然;各种文化讲坛津津乐道历史上种种计权谋变,他们也认为当然。独独社会上于某一时段热议高考“状元”,专家便义愤填膺,认为封建意识,在狠批打倒之列,呼吁政府部门加大查处力度,不得宽恕。民间素朴的愿望,怎么就犯了天条呢?

  号称公知的学者,居然以霸道的口气、声色俱厉地责问说,谁将高考状元的分数泄露出去的?否则媒体怎么知道谁是“状元”,哪个学校考得好?一定要严肃查处!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理应享有本人、本校、本地区高考情况的知情权,这大概属于基本的人权吧。高考的分数也要对民众保密,而且不许媒体议论,否则便是炒作,要查处。封锁消息,钳制舆论,这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作为吗?鲁迅先生当年说:“秀才想造反,中了举人就打官话”。看来,某些学者一旦垄断了话语权,其专横的程度绝不下于一般的官僚。今天许多有学问有良知的学者,埋头于学问或身体力行于教学改革实验,公众不太了解他们。那些频频露脸于媒体,好作惊人之谈,语惊四座的人于是成为“明星”和大师。这是教育学界的幸还是不幸?

  “鸳鸯绣出任人看”,无论赞美或者批评,衡水中学都应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衡水中学并不尽善尽美,它大概也并不自命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典范,但衡水中学佐助学生生命成长的不凡业绩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衡水中学校长与教师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与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理应得到全社会的钦佩与赞扬。

  将平凡做到极致便是卓越,走自己的路且行且思。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事在人为。

关键词:衡水中学,高考,超级学校

责任编辑:王培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