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时政要闻

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绿色崛起 燕赵筑梦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吴艳荣 2014-10-02 11:15:4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绿色崛起 燕赵筑梦

  又是一年金秋时,新中国迎来了65华诞。

  6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燕赵儿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省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40.5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8301.4亿元;全省财政收入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5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3641.5亿元……一幅波澜壮阔的富民强省壮美画卷在燕赵大地徐徐展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带着绿色崛起的梦想,向着建设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实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的目标,河北再出发。

  从总量扩张到结构优化——

  一个生产总值居全国第六的经济大省乘势崛起,向着产业“有中生新”“无中生有”转型升级奋进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952年的国庆,毛泽东焦虑的话语,道出了新中国一穷二白的现实和奋起直追的要求。

  生产停滞,商业萧条。那时的河北,同样百废待兴。

  65年来,我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不动摇、不徘徊、不放松,全省生产总值跃居全国第六位,一个经济大省乘势崛起。

  65年来,我省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注重调结构、转方式,经济总量扩大与经济结构优化同步推进。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居国民经济主导地位,我省195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2.3∶18.8∶18.9,产业结构处于“一三二”的低层次。1978年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各行业的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的构成为28.5∶50.5∶21。此后,标志性的变化发生在1988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国民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一、二产业推动转变为主要依靠第二、三产业推动。今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0.3%,第二产业占53.5%,第三产业占36.2%,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体现结构优化的,不只是三次产业比例的此消彼长,更有河北制造在多个领域绽放风采。

  美国《财富》杂志今年7月发布2014年世界500强排行榜,河北钢铁集团、冀中能源集团、开滦集团上榜,这也是我省三家企业第三次同时入围。而在1949年,全省没有一家大中型工业企业。

  河北钢铁集团到南非投建年产500万吨钢厂,为目前我国在海外投资建设的最大规模全流程钢铁项目。而1949年全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

  487.3千米/小时!“河北造”动车跑出了世界铁路第一高速。全国SUV车市销量第一的哈弗H6,生产全世界最好的全能高档索具,向全球销售转换效率最高的太阳能电池板……河北“智”造在多个领域拔得头筹。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沧桑巨变!

  结构调整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在2013年5月召开的省委八届五次全会上,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全力打好四大攻坚战的战略部署,以推动我省从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跨越。把工业转型升级列入四大攻坚战,提出要立足“有中生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加快“无中生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更多的新兴产业在河北落户。

  一年多来,我省努力把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落实到企业、园区和项目,加快形成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批新兴产业起来了。以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长城汽车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以晶龙、英利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正向着“高精尖特”迈进。

  一批好项目起来了。邯郸新兴装备材料及物流基地、国网公司张北风光储输示范一期等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保定航天科技乐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中石化曹妃甸千万吨级炼油项目环评获环保部批复……从东部沿海到环京津区域,从张承地区到冀南大地,项目建设日新月异,这是我省发展的底气所在,后劲所在,未来所在。

  从闭门发展到改革开放——

  一项项开启时代先声的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如今,河北改革开放更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1978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重要转折点,全省经济从闭门发展到改革开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工厂到矿山,改革大潮一浪高过一浪,无数人的命运由此开启新篇章,也有力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上世纪80年代,马胜利毛遂自荐承包石家庄造纸厂,率先在国有企业打破“铁饭碗、铁工资”制度,使造纸厂迅速扭亏为盈。虽然后来历经坎坷,但作为中国经济从农村改革转向城市改革的标志性人物,马胜利的名字已被深深镌刻在中国改革长卷上。

  我省还有多个领域的改革,开启了时代先声。

  从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在全国工业企业中广为推广,到上世纪70年代末白沟第一代个体经营者开始在路边摆摊设点;从“国企承包第一人”马胜利到一系列各有特色的企业家,河北的改革一时为全国瞩目。

  改革为市场主体持续“松绑”,激发了全社会活力。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从年初开始,着眼于使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几乎每个月都有一项改革举措问世。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铁路运输、邮政业、电信业相继启动营改增改革试点,全面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热情再次被点燃。

  今年3-8月份,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32.68万户,同比增长34.33%,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2574户。

  从某种意义上讲,改革就是开放,开放就是改革。

  发展浪潮,梯次奔涌。渤海区域河北487公里蓝色海岸线,等来了属于它的历史时刻!

  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将“全力打造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增长极”确定为四大攻坚战之首,作为由经济大省转向经济强省的突破口和支撑点来抓。沿海地区的开发开放,战略地位凸显无遗。

  新中国成立后,纵向一千多公里的山前平原带一直是河北重点建设的区域。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逐步突破传统内陆意识路径,向沿海寻求新的发展动力。从“山海坝”到“环京津”,从“两线一区大开发”到“两环(环京津、环渤海)开放带动战略”,从“打造沿海隆起带”到“全力打造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增长极”,河北敞开胸怀拥抱海洋,蓝色梦想再一次升级。今年上半年,我省沿海地区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蓝色引擎正提挡加速。

  2014年2月,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地抱团发展的时代终于到来了——这一刻,河北盼了21年!

  从北京凌云建材化工有限公司落户邯郸武安,由污染企业变身清洁工厂,到京冀携手,千亿布局张北云计算产业;从怀来县与延庆共建“延怀河谷”葡萄产区,到中关村海淀园在秦皇岛开“分店”;从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新公司,到京津冀三地通关一体化……今年以来,京津冀三地“跳出一亩三分地”、协同发展的重大新闻不绝于耳。

  从1993年我省确定“两环(环渤海、环京津)开放带动”战略,把环京津作为对内开放的主体战略重要内容,到去年我省把“大力培育环京津地区新的发展增长极”列入四大攻坚战,我省谋求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努力从未停止过。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省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近来,京津冀三省市高层领导互访,签署了一揽子协议,相互合作框架搭建初步完成,协同发展将进一步走向实质阶段。交通一体化、产业链合作、环境治理作为协同发展中重点实施的三大领域,正在实现更大突破。

  从偏重增长到绿色崛起——

  树立全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一个山清水秀的河北正在走来

  2013年12月18日,石家庄河北会堂。

  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吹响了转变发展指导思想、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带领全省人民坚定不移走绿色崛起之路的冲锋号角,提出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实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

  这是实现更高发展质量的梦想。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雾霾频发、产能过剩、资源约束……前进道路上,我们需要着力破解发展与转型的难题,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一连串壮士断腕的力举,传递出我省绿色崛起的决心和勇气。

  去年11月和今年2月,我省先后两次开展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周日行动”,共压减炼铁产能1127万吨、炼钢产能829万吨;

  7月14日,沙河集中爆破拆除10根玻璃生产线烟囱,共淘汰玻璃产能1060万重量箱,结束了该市玻璃行业落后产能存在的历史;

  以廊坊市为重点的环首都圈水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集中行动,以石家庄市为重点的环省会圈水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集中行动,共压减水泥产能2800多万吨。

  入耳的轰鸣爆破声,脚底的大地震动,都见证了三大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真刀真枪”。尽管压产能短期内会拉GDP的后腿、影响财政收入,但这是事关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重大任务,即期可减少煤炭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长远看也为发展新兴产业腾出了空间。一时之失换来的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长远之得,这笔账,值!

  取舍之间,环境治理攻坚战向纵深推进。

  不可否认,回首我省发展之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我们有过误区,走过弯路。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改革开放之初,急于摆脱贫穷落后,对正确处理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重视不够,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情况。如今,我省环保政策制度体系渐趋完善,环保行动不断提速,政绩考核绿起来了,违法成本高起来了,经济手段硬起来了。这一切,都是为河北绿色崛起护航,为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努力。

  从今年8月1日起,我省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县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全覆盖的省份。如果你想了解自己所在区域的空气质量,只要登录河北省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及发布系统,全省所有县(市、区)的实时空气质量就一目了然。

  形成了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今年全省公安、环保部门联合开展的打击环境污染犯罪“利剑斩污”行动中,取缔环境违法企业1304家,责令整改796家,行政处罚364家,共立案侦办环境污染刑事案件1434起,破获110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94人,查处治安案件1793起,处理违法人员2276人。

  从去年全面拉开大气污染治理的序幕,到今年全面启动山水林田湖生态整体修复,大力实施一批重量级生态修复工程,随着我省铁腕治污、集中攻坚,山清水秀的河北渐行渐近。

  乘风扬帆,正当其时!我们相信,经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奋斗,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实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的美好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关键词:国庆,国民经济,社会事业

责任编辑: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