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社会法制

真情唱响爱民曲 沧州市公安边防支队扶贫活动掠影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任冲 2014-10-20 09:38:0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民生工作办公室”,为老百姓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任冲 摄
帮助留守妇女再就业。任冲 摄
贫困儿童领到“助学爱心卡”。任冲 摄

  长城网沧州10月19日电(任冲)“旗帜飘扬,警徽闪烁,爱民固边是神圣的职责。情满渔港,爱洒村镇,警民鱼水再谱写新歌。”这是河北公安边防总队沧州市公安边防支队队歌中的一段歌词,这体现了一代代沧州边防官兵扎根盐碱滩守护渤海湾的乡土情结,诠释了全体官兵亲民爱民、无私奉献的朴素情怀。

  作为一支驻守在沧州沿海一线的部队,自2006年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以来,武警沧州市边防支队将爱民固边战略与服务沧州沿海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先后投入资金约500万元,征求地方政府、发动社会各界和群众投入资金约700万元,创建“爱民固边模范村”30个,建成村民文化广场23个,爱民书屋8个,民生工作办公室7个,引进富民项目21个,帮助解决群众就业1367人,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63名,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万余件,使各创建点治安形势得到好转,村容村貌发生了变化,经济生产得到了发展,辖区群众得到了实惠。

  在查看辖区部分村委会的记录本,清晰地记录着这样的一组数据:100%的村民喝上了安全水;75%的村道路得到硬化;50%的群众接受到技能培训;60%的群众开办了副业或实现再就业……

  修建爱民路、成立民生工作办公室、成立渔民协会等等,凡是涉及群众利益和政府关心的问题,支队官兵总是想在前,做到前,在沧州129.7公里的边防线上,无论在哪里,只要群众有困难,支队官兵就会出现。

  “自从有了民生工作办公室,村民们办事可方便了”,刚刚办完户口走出付赵边防派出所常庄子警务室的刘大年高兴的说。为解决地处偏远的村民外出办事难的问题,常庄子村民警村官牛红昌积极倡导成立了“民生工作办公室”,牵头组建了农村义工形式的“帮帮团”,为困难群体送去关爱和温暖,把好事做到老百姓的心坎儿里。

  “以前没事的时候,我们村的妇女平常都是打打小麻将、扑克牌,而且容易东家长、西家短传闲话,拌嘴吵架,引发各种矛盾纠纷,现在好了,她们走出家门再就业,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连村里的拌嘴吵架现象都少了”歧口村的妇女主任对大家说。为解决辖区闲散人员就业问题,这个支队从转变思想入手,大力开展了“放下麻将牌、走上工作台”宣传活动,成功帮助1000余名留守妇女放弃陋习改变观念,同时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直接帮助272名留守妇女走上工作岗位,间接引导了1500余名留守妇女找到了工作。

  为帮助村民走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新路子,边庄村民警村官王福东为养殖户争取到无息贷款100万元,在当地传为佳话。目前边庄村养殖区已经小成规模,在附近一带已经成为示范区。

  为丰富辖区业余文化生活,引导村民科技致富,这个支队在沧州沿海一线建起了8个爱民书屋,全年免费向村民提供借阅服务。 “书屋让我增长了知识,我常把看到的、学到的知识用到大棚种植中,很管用!” 43岁的村民李荣发凭借在书屋里学到的技术知识,种的蘑菇长势好,卖出个好价钱。

  为更好的解决帮扶驻地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资金问题,支队官兵自费建立“爱心基金”,每名官兵定期拿出一定工资汇集起来,资助困难群众度过难关。

  几年来,沧州边防官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创造了多项第一:建立了第一个以民警名字命名的警务室“张小三警务室”,第一个“张小三文化广场”,第一个渔民之家,第一个安装路灯的渤海渔村、第一个“民生工作办公室”、第一个“渔船数字化服务管理中心”……。

  沿海渔村的渔民有个共识:有困难找民警。这是对这里边防官兵的最大的褒奖。边防官兵用无私奉献塑造了军人的良好形象,用真情唱响渤海湾畔一曲曲爱民新曲。

关键词:沧州,边防,扶贫

责任编辑:纪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