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新期待]本土文化闯世界,咱自信吗
三、民间文化传承,连接着河北的文化“脐带”,“种文化”让文化服务更亲民,贴近百姓的“燕赵文化行”,让咱本土文化闯世界更加自豪了 截至2012年11月,河北省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3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11项。她犹如浩瀚的繁星,把河北文化天空点缀的如此迷人;她深深扎根于民间沃土,是燕赵儿女用勤劳和智慧,千百年来自发形成的民俗;她连接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母体”,直接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她又最接地气,是咱老百姓在自娱自乐中的发明创造。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弘扬和传承好这些优秀的民间文化,是党和政府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理应承担的责任。加大基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给民俗文化的传承腾出场地、搭好舞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民族文化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便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必然选择。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种文化”找到了支点。 “文化下乡”是咱老百姓经常听到的一个名词。一直以来也正是通过这个平台让咱老百姓更多的享受到了丰富的文化大餐。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送文化”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咱老百姓的需要了,咱需要得到更便捷的文化服务、更普及的文化服务和更标准的文化服务。一句话,咱老百姓要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服务。 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给咱老百姓送来了“福音”,原有的“送文化”也开始向“种文化”转变。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必将让文化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让群众的文化素养在普惠的文化环境中逐渐提升,让享受文化服务成为咱老百姓幸福生活的“新指数”。 (一)咱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将更加得到满足 现在党和政府正大力推进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且还成立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的推进。这种惠民文化项目适应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群体、文化层次的需要,从而更接地气、更符合群众需要。均等的文化服务就像修路、架桥一样,建公共阅报栏、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满足的也是全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是一种“普惠”文化,她用文化满足的方式,让每一个老百姓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我们的身边将会建设更多集基层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基层广泛播种文化的“种子”,搭建文化宣传的平台,使文化植根于普通百姓生活,具有浓郁的泥土芳香,让咱的生活环境中拥有更多的文化元素,让咱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提升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 2014年春天,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联共同组织的河北省基层文艺骨干培训班开班了,知名艺术家和文艺志愿者们组成小分队下基层为群众授课,与群众互动交流,把他们的“真经”留在基层,同时也推动了基层文艺骨干人才建设,让这支基层队伍更好地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邯郸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文企联姻、群众参与”的新思路,盘活城乡文化资源,推出了“欢乐乡村”十百千万工程,着力打造千支乡村文化队伍,带动了百万群众参与,成为广大农村没有围墙的乡村大剧场、永不落幕的快乐大本营。 (二)咱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有保障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是咱老百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平台,它们的健康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高低。因此,国家将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文化场馆更好地服务民众,让咱更好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属性越强,扶持力度越大。而且,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范围也会扩大,将来的科技馆、工人文化宫、博物馆、青少年宫都免费开放,咱老百姓闲暇之余也能经常去光顾了。 (三)咱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将更加有活力 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政府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必然会加大,而且会以政府投入来“四两拨千斤”,通过购买文化服务的途径,调动社会资本投向公共文化领域,政府把公共文化服务打包成项目竞标,谁的服务好就由谁来办,让咱老百姓最终得实惠。同时,党和政府还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为公共文化服务注入新的生机活力。以后,在公共文化服务的选择上,咱老百姓是老板,企业是打工的,政府是撑腰的。 有了政府的撑腰,哪家企业提供的文化服务好,咱就选哪家,哪家企业服务差,咱就叫它一边凉快去。 享受到这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咱老百姓能不自豪?有了这样的文化体制改革,咱老百姓能不满意?咱们再说点提神、提劲、提气的文化事儿: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了30%,比全省GDP年均增速高出20个百分点,中增速最快的产业之一。2011年,全省已建设7个国家级、44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石家庄在一不圈地、二不比投入、三不背包袱的情况下,用五年时间推动动漫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靠每年280万元的资金投入,撬起了一个产值达十亿元的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动漫产业发展之路。 以此为标志,河北正以本土文化闯世界的豪迈,展示京畿胜地的发展软实力,继2011年全省文化产品出口跃上亿美元大关后,正以加速度不断前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的文化产业出口的国家全部为西方发达国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昭示着河北的文化产业开始具备了与发达国家试比高的能力。 文化产品的出口,也扩大了河北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充满地域特色,带有河北风格、河北气派的吴桥杂技、霸州乐器、衡水内画、蔚县剪纸、曲阳石雕、大名草编等文化产品,已经成为走向世界的“河北名片”。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深化改革中,燕赵大地正用三张金色“名片”,展示她豪迈的情怀;“五色河北”正用长袖善舞的身姿,舞动出蓬勃发展的韵律,“诚义燕赵”的河北人,正以更大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为河北绿色崛起增添新的文化内涵;以此为带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也必将如大江之奔腾、丽日之巡天,在世界民族之林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河北文化、本土文化闯世界,咱自信了吗? 摘自《好日子 新期待——惠民好声音·2014》一书 |
关键词:好日子新期待,本土文化,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