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新闻排行

[好日子新期待]娃上啥学都成才,咱满意吗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2014-11-03 15:53:4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二、拓宽成才道,架设“立交桥”,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传递出教育惠民的“中国好声音”

  宏观的全民思想道德教育,让咱老百姓有了精气神。但现实中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问题依然让咱老百姓揪心。对当下的教育现状应该怎么看?教育体制改革应该怎么办?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和政府从来都不回避这些问题,从来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育体制改革,让教改的目标迎着咱老百姓的方向走。

  (一)百姓渴望满意的教育

  “恩怨忘却,留下真情从头说,相伴人间万家灯火,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过去未来共斟酌……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

  大家一听,就知道,这是20世纪90年代初最打动人的一部电视剧《渴望》的主题歌。

  渴望满意的教育,渴望真诚的生活,这是咱老百姓最朴实的人生追求。那么如何看待当前教育的矛盾和问题,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回顾新中国60多年的教育之路,共同斟酌教改方向。

  1.教育难,难就难在咱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

  全国将近2.4亿的在校大中小学生总量,如果用其他国家人口总数来对比:接近于1个美国,相当于2倍的日本、4倍的英国、10倍的澳大利亚、20倍的新加坡。在这样庞大基数上艰难起步,建成基本惠及全民的九年义务教育体系,一路走来何等艰辛。

  2.教育弱,弱就弱在咱们的教育起点低,基础差

  新中国成立之初,咱们国家的文盲率达80%以上,小学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从那时起,共产党人带领一群刚刚直起腰板不再讨饭的“睁眼瞎”,开始了扫除文盲的战役。岁月沧桑,60多年下来,咱们国家的文盲率下降到如今的不到4%,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基本得到普及。这样的成就举世瞩目,人民对教育的期望也水涨船高,不仅仅满足能认字、会书写,还要求成长为社会的精英人才。在这样一个起点上出发,一路走来,咱们的教育基础还远远满足不了老百姓的教育需求。

  3.教育苦,苦就苦在“老少边穷”地区

  那里的娃们现在上学还没有校车,天天都要跋涉在求学的道路上;寄宿制孩子们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吞咽着缺乏营养的馒头咸菜,生活的贫困考量着我们的教育发展。让普惠教育的阳光均匀地撒在每一个孩子身上,是新时期共产党人向百姓作出的庄严承诺。

  4.教育穷,穷就穷在过去国家财力有限,无法满足教育的巨大需求

  长期以来,面对庞大的教育需求群体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期盼,我们国家教育的投入才刚刚达到GDP总量的4%,“撒芝麻盐”式的低起点“普九”,尽管让每一个孩子接受义务教育不再成问题,但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热爱生活的人民,“盼望有更好的教育”,如何用政府的财力投入杠杆,来撬动全社会对教育的支持,是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一大方向。

  一边是庞大的教育需求群体,一边是从一穷二白基础上发展起来至今仍未完善的基础设施;一边是时代竞争激发起的普通百姓对教育的新期待,一边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引发的新矛盾。

  教育,这个关系每一个普通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成为了中国这个经济巨人生长中的“阵痛”、发展中的“烦恼”。

  来,听一听咱老百姓对教育的抱怨:

  ——学前教育:娃儿上个幼儿园,有进不去的,有进不起的,难!

  ——小学教育:村里的学校没了,中心小学路远,接送娃儿上学,还难!

  ——中学教育:乡村的要进城,县城的要进市区,市区的要选重点,盼望娃儿接受更好的教育,更难!

  ——应试教育:脊背弯了,镜片厚了,话语少了,娃儿都快成了考试机器,不难也难!

  ——高校教育:大学越办越多,阶梯越拉越大,费用越来越高,就业越来越难,“毕业即失业”的拦路虎,让上大学的选择实在难!

关键词:好日子新期待,河北,惠农

责任编辑:王培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