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时政要闻

挖掘资源 彰显个性 南和县因村制宜打造特色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14-11-19 08:49:4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名人故里深挖名人资源,大打文化牌;有产业基础的村庄,立足优势做大做强产业……“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中,我们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村庄实际挖掘其特点,因村制宜打造独有特色。”南和县农工委常务副书记卢红岩说。

  大打传统文化牌

  11月16日,我们在南和县三思乡南韩村丰泽街1号路北,看到用低矮仿古院墙围成的院落中,有一座灰瓦屋顶、暗红色格子门窗、带有四根粗大廊柱的古香古色建筑,门上的牌匾上写着“十方书院”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屋里四面墙壁上全是南和名人朱正色的生平简介。东西院墙边的绿地里,竹影婆娑,松柏滴翠。穿过十方书院东西两侧的角门来到后院,灰白相间的教学楼中传来阵阵稚嫩的诵读声,原来,这里是南韩村的幼儿园。

  南韩村党支部书记黄社利介绍,十方书院是明朝贤臣右副都御史朱正色辞官后建的教书育人的地方,朱正色在这里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在今年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中,为弘扬朱正色的重教精神,南韩村按照史料记载,在原址恢复重建了十方书院,并建设了可容纳200人的幼儿园,解决了该村和周边村庄幼儿的入园需求问题。

  漫步南韩村中,白墙灰裙红屋顶的民居清新典雅,街巷中的豆角架搭起的绿廊、路两旁栽植的柿子树,散发着农村特有的气息。村民服务中心前的游园中,或大或小造型各异的景观石上,雕刻着不同字体的“和”字。

  “南和建县始于西汉,古称‘和城’,别称‘和阳’,‘和’文化源远流长。”卢红岩说,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与魂,必须加以保护与传承。因此,他们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中,一方面注重挖掘名人资源,一方面着力弘扬“和”文化。

  在丁庄村,有一条精心设计的“和”文化墙;在北徐庄村,小绿地、小游园中的景观石和文化墙,处处注重体现“和”文化;在城郊的邢临公路和阳大街段,更是建设了由400多种不同字体的“和”字组成的文化墙。

  在唐朝名相宋璟故里——宋台村建设的宋璟文化墙上,既收录了宋璟著名的《梅花赋》和其他诗词,又有与宋璟有关的故事、别人赞颂他风骨如梅的诗词。该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志平说,他们已将村南的十几亩沙坑地垫平了,规划建设宋璟公园,以更好地弘扬宋璟精神。

  做大做强富民产业

  在南和,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与富民产业同步谋划、同步推进,使美丽乡村与农民增收相互促进发展,成为一大亮点。

  三召乡具有苗木种植传统,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中,南和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导该乡农民发展苗木产业。在该乡南台村,进村主路两旁全是密密麻麻的树林,法桐、白蜡、国槐、栾树等苗圃成方连片,一个挨着一个。据该村会计代义军介绍,该村共有2800亩地,目前已流转1500亩发展苗木产业,如今村民既有稳定的租金收入,又可以在苗木公司打工再挣一份工资。

  苗木产业的蓬勃发展,既给村民带来了收入,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为建设美丽乡村积累了财富。“现在我们村集体收入一年有二三十万元。今年,我们硬化了全村街巷,主要道路安装了路灯,在村口建设了村庄牌坊……”代义军说。

  贾宋镇有47个村,这里板材加工业较为发达,主要为邢东板材工业园提供原料。一直以来,很多村民都在自己家里从事板条加工或木皮加工。我们在北师村村北加工区看到,这里的加工企业初具规模。“这是今年新建的园区,原来分散的加工点都将搬迁到这里。”该村村委会委员师振国介绍。

  如今的北师村,一座座白墙、灰色仿古檐口民居,古朴宁静;硬化的道路干净整洁,两旁或是花圃,或是菜园;曾经的垃圾坑改造而成的村民广场上,石头搭建的凉亭、大大小小的绿地,精巧别致。

  北师村的镇包村干部杨瑞昆介绍,目前贾宋镇每个从事板材加工的村庄都建设了集中加工区,并由政府出资为集中加工区修建了道路、安装了变电器等,着力打造富民产业发展。

关键词:农村面貌,传统文化,美丽乡村

责任编辑:王培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