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绽放幸福之花 海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纪实
长城网沧州11月24日电(蒋连强 周金良 冯新义 记者 董传辉)金秋时节,来到海兴县赵毛陶镇北四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新农村画卷:整洁的街道,高耸的路灯,粉刷一新的墙面,宽广的文化广场,还有古朴典雅的帝师故里牌坊……昔日脏乱差的村庄,如今已是环境优美,花香鸟语,绿树成荫,宛如美丽的花园,让人赏心悦目。 “村里干净了,灯亮了,树多了,路好走了,村民们的生活更幸福了……”聊起村里的变化,不少北四村的村民如是说。 今年以来,海兴县加快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四清四化”、“五改”为主要内容,以“五大工程”、“十五件实事”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村镇规划,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对“六线”、“四片”、“十四个点”共70个村进行重点打造,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示范村、小康村,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活动推向新的阶段。 海兴县委书记贾兆军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改提工作一定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战略高度,切实坚定决心,凝聚力量,加大力度推进,真正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办成一项民心工程、基础工程,让农民群众尽快过上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的小康生活。” 在赵毛陶镇高庙村,新修建的荷花塘让人眼前一亮,在清澈的水面上,碧绿的荷叶像一把把撑起的小伞,景色美不胜收。在荷塘附近居住的一名村民告诉笔者,荷塘以前是一片垃圾坑,整日臭气熏天,附近的居民都不敢开窗。如今,臭坑变荷塘,每天傍晚村里的老少都会围着荷塘绕上几圈。据了解,荷塘工程投资共计40万元,修建了2500平方米荷花池及1600平方米小广场,清理沟塘,修理护坡,种植荷花,修建围栏,地面硬化。 去年以来,海兴县坚持把改善城乡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全面部署、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的总体工作思路,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效率实施,精心打造了赵毛陶亮点片区以及王常丰、小尤村、海丰、边庄、巩堤头、付庄子等一批亮点村庄,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得到了上级和兄弟县市的认可和好评。海兴县的农改提工作在今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予以推广,被评为“2013年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先进县”,苏基镇王常丰村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 “俺们村以前有个顺口溜:下雨天道儿断,打下粮食卖得贱,苍蝇蚊子混成队,垃圾到处都可见。”赵毛陶镇北四村党支部书记孙一峰说起以前村里的环境,感慨万分:“村里这一年变化太大了,别的不提,就拿眼前这条水泥路来说,现在无论下多大雨,也不用担心出行不便的问题,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除了完成村内2497米道路及6800米砖路的硬化工程,北四村还完成路边边沟建设2800米;铺设盖板1800米;新装路灯63盏;粉刷墙壁15000平方米;建成村中心广场、老年活动中心、村庄标识等设施。 在农村面貌提升行动中,不仅美在表面,更美在内里。在提升外部环境的同时,注重挖掘乡镇文化内涵,推广区域文化特色。赵毛陶镇党委书记刘文辉说:“农村面貌提升不是涂脂抹粉,更需要内外兼修。让路平、灯亮、水净只是农村环境提升的一部分,保护并传承乡村文明,修复乡村文化延续的断层,让乡愁有所寄托,让乡村美丽形神兼具才是内里。”赵毛陶镇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中,科学定位,精心规划,把打造‘帝师故里’名片、扮靓‘海兴西大门’作为总体工作目标。在改变农民生活环境的同时加强了农民的精神文化建设。 在辛集镇于庄村,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丰富了。村里建起面积60余平米的农家书屋,配有科技、文化、种植、养殖等八类书籍4000余套。每天晚上,来这里读书、查阅资料的村民络绎不绝。在村“两室”东,新修建起面积1100平米的文化广场,广场灯具配备齐全,照明良好,这使于庄村民有了一个娱乐休闲健身的好地方。于庄村党支部书记陈长发说:“现在村里打牌的少了,在广场上跳舞、扭秧歌的多了,环境好了,老百姓的心气也顺了”。 如今海兴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进入关键阶段。截至目前,共投资7456万元。其中硬化道路292.4千米,新安装路灯882盏,种植各种树木5万余株,其他绿化面积6000余平米,购置垃圾箱563个,修建垃圾池246个,聘用保洁员327名,粉刷墙面35.2万平方米,绘制文化墙1.7万平方米,改厕2228户。目前,付庄子、高庄、刘东、杨埕、板桥、郑龙洼等近30个村和苏东西姜片区、海兴北大门片区、三刘王片区和364省道沿线等4个片(线)区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各项工程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
关键词:海兴,农村,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