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左鸣:国企的战场在市场
今年以来,新一轮军工企业改革大幕全面拉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指引下,一大批军工企业正在酝酿大力度市场化改革。其中,我国最大的航空装备制造业巨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的改革引人瞩目。 中航工业董事长、党组书记林左鸣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军工企业改革必须不断突破障碍,利用好资本的‘大手’,才能强化竞争能力。” 这位来自闽南漳州的掌门人,是公认的军工企业改革的先行者。在新一轮军工改革大潮面前,林左鸣试图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托资本市场进行多元化改造与重组,绘就中国航工资本的新版图。 “国企的战场在市场” 林左鸣的从业之路注定与军工企业改革结下不解之缘。 1998年末,林左鸣出任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总经理,使之成为国企改革脱困典型; 2008年,林左鸣担任重组后的中航工业总经理,开始大力推动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2012年,中航工业进行董事会试点,林左鸣出任董事长。 由于军工企业自身具有很强的神秘感和政府主导色彩,我国的军工企业改革相对滞后。林左鸣说:“军工企业改革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军工本身的特殊地位、传统习惯沿革以及观念上的障碍。” 尽管如此,中航工业的改革一直在“破茧”,希望能够杀出一条“血路”。在林左鸣看来,上市是目前军工企业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最有效的机制。 美国军工企业的背后,既有白宫和五角大楼的支持,又有华尔街资本市场的支持,因而形成了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支撑。数据显示,全球前100大军工企业80%以上是上市公司。 “在军工领域,航空企业的改革,尤其是以上市公司进入资本市场,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林左鸣说。 他比较推崇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上市模式。GE是一个拥有若干业务板块的集团公司,不同的业务板块通过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实现退出和进入。 按照林左鸣的设计,中航工业的各业务板块都做成上市公司,中航工业母公司则主要承担战略管控与财务控股。每个上市公司设立一个独资平台公司,专做孵化与承接。 截至目前,中航工业全集团资产证券化率从15%上升到近55%,拥有上市公司29家,并实现了在香港、奥地利、新加坡、德国等海外资本市场上市。 以70%反哺30% 如果说航空工业是“工业之花”,那么航空发动机就是现代工业的“花蕊”。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二系航空发动机设计专业的林左鸣对于“中国心”有着近乎狂热的追求。 2011年,中航工业宣布投入100亿元研发高性能航空发动机。这是新中国航空工业60年历史上最大的一笔自主决策投资,为的就是打一场“航空报国”的航空动力翻身仗。 林左鸣说:“这十年来,我们的航空发动机进步很大,但是发动机依然是制约整个航空技术发展的瓶颈。” 航空发动机是一个十分“烧钱”的产业。林左鸣介绍说,航空发动机是个实验性技术,前期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性研究,设计出来后还要靠多次试验校核来不断迭代,航空发动机迭代过程比飞机的迭代过程长很多。 目前,世界上主要航空发动机企业都通过业务互补,为航空发动机及设备研发提供资金支持。林左鸣举例说:“GE是靠电灯起家,但是最后锁定了航空发动机作为核心业态。GE做工程塑料、医疗设备、金融租赁和媒体,所有这一切都在反哺发动机产业。” 林左鸣说,中航工业也选择了一条深度军民融合的发展路径,通过发展业务互补反哺航空的新技术投入,而新技术再“溢出”到民用领域,形成良性循环。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中航工业积极发展非航空民品和现代服务业,致力于构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立体布局。2013年,中航工业销售收入近3500亿元人民币,其中非航空业务的收入占70%以上。 “搞航空发动机,一定要学会做别的,什么赚钱做什么,才能把发动机发展起来。”林左鸣说。“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赚钱,归根结底是为了发展航空主业,这是我们的使命。” 从“望尘莫及”到“同台竞技” 2009年,中航工业收购奥地利FACC公司,成为亚洲航空制造业对欧美航空制造企业的首次并购; 2011年,中航工业收购美国西锐公司的100%股权,首次并购欧美发达国家飞机整机制造企业; 2013年,中航工业收购德国Thielert航空活塞发动机公司…… 一系列的战略布局,令中航工业在国际舞台中的位置日益稳固。但林左鸣坦诚地说:“中国航空工业尚不具备控制全球市场的能力。” 与其他产业不同,很难有一个国家的市场能单独支撑起整个航空工业。“中国的汽车市场能支撑整个汽车产业,但航空业不行。”林左鸣说,“必须走向世界,占领全球市场,才能支撑航空工业的整体发展。”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航工业也经历了重重考验。在谈到并购西锐公司时,林左鸣感慨良多。“我们并购的时候,西锐亏得一塌糊涂,当时我们也很犹豫,买这个企业究竟值不值?”后来,中航工业算了一笔账,假如自己投钱从头开始搞这个企业,即便是花2-3倍的钱也办不起来,最后下定决心完成了并购。林左鸣说:“现在看是买对了。经过这几年经营,已经扭亏为盈,而且开发出新飞机。如果国内通用航空普及起来,西锐的飞机就可以卖到国内,那这个企业就可以做得很好。” 与此同时,中航工业的航空产品出口也不断开创新局面。新舟60、运12等飞机已经逐渐在国际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其中,新舟60已运营在16个国家260余条航线上,遍布非洲、东南亚、南亚、中亚、南美和南太平洋区域,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赞誉。 林左鸣介绍,下一步,中航工业将重点发展新舟700,预计在2017年左右投放市场。该型飞机将达到涡桨支线飞机的世界顶级水平。 展望未来,林左鸣对中国成为世界上航空工业重要的一极充满信心。他说:“中国航空与西方发达国家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今天可以‘同台竞技’,未来有望‘并驾齐驱’。” |
关键词:国企,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