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廊坊>>廊坊

吟唱新家园——廊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述评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2014-12-28 16:17:0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我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实施一年多来,成效显蓍,美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正逐渐成为现实。图为改造后面貌一新的固安县林城村。记者 金志超 摄

  灰瓦、青砖地,独具特色的民俗壁画与街道上镶嵌的古乐符号相互辉映,绿树掩映下的音乐会堂、亭榭长廊散发着古朴的韵味……站在街口向里张望,有种时光倒流的错觉。这就是固安县屈家营村改造一新的村庄面貌。

  如果一年前来到这里,屈家营村可能不会在你的记忆里留下太多痕迹,狭窄的乡村土路,简陋的村房无序排列,和大多数北方传统农村相比并无特色可言。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点多面广,矛盾多,阻力大。去年,我市设定明确目标,建立灵活机制,激发农民积极性。一年多过去了,可以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效果显著。如今,廊坊广大农村或多或少都在发生着变化。

  先规划,美丽乡村展画卷

  今年61岁的何泽香在屈家营村的老街生活了30年,提起村里的变化,她说:“我们心里盼着改造,盼望着街道变得干净、漂亮。”何泽香回忆,没有改造前的土路又窄又脏,村民们私建的猪圈、厕所散落在村间,一下雨车都进不来。“现在村里的环境和以前大不一样了,给儿子娶媳妇都比以前容易多了。”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广大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回应农民的呼声,适应农民需求,去年,我市启动了历时3年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千头万绪,从哪里入手?廊坊提出规划先行。

  胡庆军是屈家营村党支部书记,他认为农村面貌的改造不是简单追求形式上的美观,不能忽略农民的承受能力,也不能盲目改变原有的乡村田园风光。“说到底,这是农民自己的‘家园’,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做好规划,我们才能打造独具魅力的屈家营村。”

  农村面貌的改造提升需要因地制宜,在尊重农民的基础上考虑村庄的长期发展,真正的美丽乡村既要保持田园风光,又要增加现代设施,同时传承优秀文化。做到这些并不容易,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为此,市委书记王晓东明确提出,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要坚持规划先行,不规划不建设、不规划不施工。

  我市根据村街发展实际,选择了分层次、按类型有力有序推进的战略。按照规划,我市将所有行政村的改造分为了重点村、精品村、达标村三个类型,分别按标准推进。

  在分层次、按类型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我市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都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改造办法。霸州市根据各村(街)基础条件,分三类确定改造提升目标:达标村要完成6件以上实事,示范村要完成10件以上实事,精品村要完成12件以上实事。三河市采取“点、线、面”联动的方式推进改造提升,点上打造7个样板村,线上以主要交通干道两侧的村为重点确保年内完成改造提升任务,面上所有村(街)能干一项是一项,确保村村有动作……

  特别是今年,我市还按照“优中选优、精益求精”的原则,着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全省争一流的精品示范工程,各精品示范所辖村街都聘请了国内知名的规划设计单位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着力在品位上多做文章、多下功夫,力争在细节上多出精品、多出亮点。

  永清县聘请河北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了精品示范区域10个村庄的整体规划,扎实推进实事项目建设。北三县统筹发展作为全市“三大发展引擎”之一,市委、市政府从规划编制着手,把三河、大厂、香河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整体打造,力争把每一个保留村庄建成精致景观。目前,北三县统筹发展规划已经完成,江苏省住建厅规划技术咨询中心编制完成涵盖三河市395个村街的乡村田园总体规划,把农耕文化根植现代乡村,打造京郊美丽乡村示范区。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好的规划,为全市农村面貌改造专项行动科学有效开展制定了行动“路线图”,才会有力促进了行动梯次展开、全面推进。

  大投入,农村面貌换新颜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这一点上,廊坊人心里非常清楚。所以,当农民群众在谈到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时总是异口同声地发问:好事是好事,不过钱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也是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在新农村建设中一直探索的重大课题。

  政府在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此,廊坊的决策者有着清晰的认识。今年市级财政拿出2.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这是廊坊历史上对农村单项行动投入最大、最集中的一次。今年年底,我市要评出20个市级精品村和15个先进乡镇,分别给予100万元奖励。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然而,农村面貌改造,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

  思路决定出路,撬起开山的斧。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而应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为打破过去“财政推动、大包大揽”的模式,我市不断鼓励引导社会投入,注重市场化运作,村企合作筹集资金,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命名认建、品牌捐赠等形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引导村内外民营企业家和在外打工人员回报家乡,形成了多渠道、全方位支持改造提升行动的工作合力。

  一年来,全市共整合各类资金30余亿元投入农提行动,其中接受企业捐助、群众捐资7.7亿元,农民出义务工19.7万个。

  香河县在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大力开展村企结对子活动,鼓励企业或个人捐赠支出。香河第一城酒业有限公司采取对口支援的方式捐资500余万元支持农村文化广场建设,香河安旭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为17个村街无偿捐助价值210万元的垃圾清运车和制式垃圾箱……

  邵道庵村是三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品村,去年村里垃圾实现了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而资金就是村干部带动村内企业共同捐助的。如今的邵道庵村村容整洁、村民富足,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真要感谢村干部和村里企业老板为村里作出的贡献!”这是邵道庵村所有村民共同的心声。

  光有财政的投入和村内外民营企业家、在外打工人员的捐助还不行,必须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一场“人民战争”,才能实现面貌大提升、环境大改善。

  对此,我市一方面宣传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现实意义、长远影响,一方面鼓励广大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安次区东李庄村从“四清”入手,清理垃圾,拆除私搭乱建,建立村规民约,组建村环卫队。村民施明说:“村民都很关注这个进展,天天来看,经常帮着规整,或者运运器材、材料,大家都希望通过共同努力过上好日子。”

  装马达,田园处处奏欢歌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中心任务和物质基础。所以,必须要鼓励和引导村街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发展二三产业项目,以产业的发展支撑农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实现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与产业发展互动互促。

  积极培育优势产业,突出其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的核心作用,是廊坊人给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装上的一个高速马达。

  在一产上,我市依托环京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菜篮子+休闲观光”的城郊都市型农业,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在二三产业上,鼓励引导城市工商企业向农村扩散、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依托其技术、研发、资本优势,集聚农村土地、人力和自然资源,实现城乡产业互动融合,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

  三河市燕郊镇大石各庄村的实践就是一个极好的注脚。大石各庄村对全村1000多亩老梨树进行了高接换头改造。进入盛果期后,亩产可达到5000斤左右,仅按每斤1.1元的批发价计算,每亩梨树的收入就可达到5500元,比过去提高了六七倍。

  如今,大石各庄村又先后筹办了“梨花节”、“采摘节”、建起了“农家院”。梨花盛开时节,洁白如雪、晶莹剔透的梨花吸引着众多游客流连忘返、合影留念。每年8月的采摘节,村干部引导村民利用各家庭院搞休闲采摘活动,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别有一番情趣。

  除此之外,大石各庄村立足于距离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较近的区位优势,开展梨树认购。对城里人来说,只要300元就能吃到自己梨树上的梨,安全又放心。而对农民来说,1亩地的收入将达到1.5万元。

  与此同时,该村适时引导村民发展树下生姜种植,全村600多亩梨园得到了综合开发,树上长梨,地上种姜。如果按市场上每斤生姜3-4元,按每亩产姜2000斤计算,村民每亩又增收6000-8000元。

  有数据显示,廊坊通过在133个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重点村和已有的530个新民居建设示范村率先实践,引导扶持,已启动实施一产项目28个、二产项目445个、三产项目321个,总投资157亿元,带动了2.1万农户增收致富。

  如今,廊坊3220个村街全部完成“四清”任务,133个省级重点村完成实事1701件。但廊坊人并不满足,他们正以筚路蓝缕的坚韧,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去实现新时期新农民的新梦想。

关键词:廊坊,农村面貌改造,新家园

责任编辑:宿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