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解读]2014,河北爬坡过坎成绩来之不易
稳增长,从低位开局到企稳向好 去年我省经济低位开局,主要指标增速大幅回落,态势一度令人担忧。在随后我省及时采取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作用下,“三驾马车”有效发挥拉动作用,力促经济运行缓中有升、企稳向好。 “着力抓投资上项目、优结构提质量,打基础利长远项目明显增多。”报告对去年我省项目建设如此评价,并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产业项目、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三个方面举例说明。 报告提到的项目有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全线通水,京港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提前通车,正定国际机场、邯郸机场改扩建工程投入使用,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888公里,港口吞吐量突破9亿吨,京张铁路、海兴核电等27个项目获国家批复或同意开展前期工作;华北石化千万吨炼油升级改造、安国中药都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石家庄国际贸易城等50个超10亿元服务业项目加快实施;北京现代汽车第四工厂落户沧州、三元现代乳品工业园开工建设。 让消费发挥基础作用,这是在经济新常态之下,“三驾马车”均衡拉动增长的主要表现之一。专家认为,我省消费水平仍待提升,因此,去年的消费表现主要集中在“培养”上,具体措施为实施鼓励居民消费的财税信贷政策,增加居民收入、转变消费观念、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家政服务、信息服务等消费热点,加快城乡光纤宽带和物联网应用工程建设,信息消费初具规模;打造了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7%;推进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完善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城乡市场繁荣活跃。 “逆势上扬”,报告如此概括我省外贸出口方面的表现,而全省出口总值达到355亿美元、增长14.5%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主要源于我省一系列外拓市场的有效手段,如开拓多元化市场,加快外贸出口基地、贸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着力提升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的竞争力;支持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和市场采购等新兴贸易方式,促进了外贸转型升级。 除了强调“三驾马车”对稳增长的贡献,报告特别提到重点区域发展情况,指出,我省沿海和环京津地区两大增长极发展加快,曹妃甸区、渤海新区和北戴河新区投资分别增长18%、18%和36%;而随着石家庄区域调整顺利完成,省会建设也迈出新步伐。 治污染,7000多家企业被查处 700多字,三个方面的成就,列出数据25个。报告以实在的数字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关切。 与2013年相比,2014年,我省空气质量是否好转?主要污染物是否下降?报告给出了答案——“11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增加23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数减少14天”;“PM2.5、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2%、13.2%、25.7%、16.7%、5.9%和13.7%,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增加得益于减煤的努力。去年我省大幅压减煤炭消费,严控劣质煤使用,加快集中供热和煤改气,淘汰改造燃煤锅炉3.96万台,全年削减煤炭消费量1500万吨,首次实现煤炭消费负增长。与此同时,我省完成钢铁、水泥、电力、玻璃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项目528个,956家重点企业实施污染源在线监控,搬迁主城区重污染企业36家。为降尘,我省共完成307座矿山、3060家储煤场粉尘治理,并淘汰黄标车66.7万辆。 此外,报告还提到一个重要成果,即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5%,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二五”节能目标。 环保执法的震慑和护航作用不容小觑,一年来,我省环境执法力度空前。报告指出,我省坚持重拳出击、依法治污,开展我省环保史上规模最大、查处最严的执法行动,大力实施“利剑斩污”专项执法,查处环境违法企业7090家,行政处罚环境违法案件2357起。 一边“控”,一边“修”。除了用先进的技术从源头上改变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从去年起,我省还全面启动了生态修复工作。一年来,生态修复工作已初现成效。报告提到,黑龙港流域49个县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国家试点启动实施,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加紧推进,白洋淀、衡水湖列入国家湖泊生态修复试点;完成351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综合整治14条重污染河流,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水质持续好转;开展矿山环境治理攻坚行动,治理矿山180个、面积1.3万亩;实施绿色攻坚工程,完成造林绿化500万亩。 |
关键词: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