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提升曲周核心竞争力
连续八次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落户曲周,高新技术企业及省、市工程技术中心数量均位居全市前列,与中国农大的科技合作成为全国县校合作典范……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源于近年来曲周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根本之策,加大扶持力度,根植“科技基因”,县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营造科技创新环境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县科技局负责,从人、财、物等多个方面给予倾斜,确保了全县科技创新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该县成立了由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科技、发改、农业等14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科技创新推广领导小组,协调全县重大科技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定期听取科技工作汇报,专题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同时,聘请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组建科技顾问团队,为 科技工作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为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放大科技效应,县里相继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曲周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建立产学研和中介组织等相互联动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加快区域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相关部门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把对上沟通协调、项目争跑落地等作为主业。去年,全县申请专利107件,授权66件;其中发明申请专利59件,授权专利35件;争取专利质押贷款6000万元、贴息贷款20万元、承兑贷款1000万元。争取科技项目29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3个、市级4个,到位资金891万元,创历史新高。 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曲周坚持把县校合作、企业培育、园区建设作为 重中之重,以点带线,以线拓面,全面激发县域经发展新活力,推动由“曲周制造”向“曲周创造”转变。该县充分发挥与中国农大四十年合作优势,积极主动面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寻求智力支持,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等20多家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截至目前,全县每一家规模企业的背后都有1-2家科研院所作为科技支撑,累计达成校地合作项目28项,建成1家院士工作站,6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6家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攻关,18家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了合作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国农大曲周实验站建设推进活动中,签订了万亩富硒小麦生产基地、小米深加工技术培训服务、生物质能源产业合作开发等11个合作项目,把县校合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促进了高校科技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实现校地双方互惠共赢。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该县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晨光、鹏达、亚光等7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组织35家企业进行了研发机构登记备 案,被省、市认定的工程技术中心6家,其中省级1家,晨光天然提取物工程技术中心正在申报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2014年鹏达公司被评为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县里金满园、众鑫等育苗合作社年育苗能力突破3亿株,技术水平全国领先,规模效益华北第一。中法养猪项目将带动全市200万头的养殖加工规模,农大节粮蛋鸡项目将促进整个华北地区蛋鸡品种的更新换代。 立足平原农业县的县情,该县把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作为重要契机,继成功申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后,抢抓国家启动第五批也是最后一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认定机遇,聘请中国农大专家教授高资质团队起草编写《河北邯郸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对园区进行顶层设计,构筑了“一园四区”建设布局。目前,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河北邯郸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落户曲周。 提升科技工作水平 伴随科技工作开展,该县认识到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成为企业的自觉 行为是科技创新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原动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重点行业龙头企业效益持续倍增的主要推动力,“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研发模式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此,该县加大工作力度,抓实重点,打造亮点,全面提升科技工作水平。 充分发挥中国农大曲周实验站建站40周年活动的后期效应,该县力求在项目对接、园区合作共建、开办研究生培养班、创新县校合作长效机制上有新突破。围绕园区建设,重点抓好“规划、争跑、招商”三个方面,加快建设推进步伐。根据园区和镇域发展实际,做细规划,优化资源布局。加快完善配套设施,推动产城互动发展。主动跑部进厅,积极沟通对接,争取更多项目、政策、资金落户曲周,实现扩体增量、聚集发展。突出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利技术及科研成果申报、科研机构建设、渤海粮仓、科技特派员”五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提速度、上水平,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进一步增强曲周县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 |
关键词:科技创新,曲周,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