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南水北调景观桥上的“风景”
中兴大街桥 一泓丹江水,绘就新愿景 去年底,南水北调工程邢台段干渠在全省率先具备试通水条件,按照国家通水目标要求,今年6月将试通水,汛后正式通水。全年引水3.3亿立方米,将大大缓解我市用水难题。 赞扬成绩的同时,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邢台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艰辛。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邢台境内全长93.3公里,途经沙河、桥西、邢台县、内丘、临城五个县(市、区),16个乡镇,90个村,穿越我市7条主要行洪河道,修建桥、闸、涵等建筑物179座;范围内永久征地21032亩,占压房屋11.06万m2,树木47.4万株,坟墓5076座,机井229眼,迁建企(事)业单位34家,迁建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线路149.16公里,占压各类管道9.46公里,生产安置人口13727人,生活安置人口1517人。 邢台市区段南起桥西区襄湖湿地,北至白马河,长约23公里。途经大沙河、七里河、小黄河、茶棚沟、白马河;穿越祥和大街、百泉大道、新兴大街、中兴大街、八一大街、中华大街、团结大街、泉南大街、泉北大街、邢州大道、龙岗大街、邢昔公路、鹿城大街13条城市道路。 巨大的工程能够顺利实施,得益于邢台人民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深厚感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立项、选线到实施几十年间,邢台人民始终以大局为重,始终维护渠址选线,没有任何私搭乱建,实施中更是一马当先,率先完成征迁,率先完成干渠和桥梁施工,保证今年汛后通水目标的实现。邢台的经济虽不富裕,但为了创造优美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筹集一大笔资金,建造了南水北调中线独有的六座景观桥梁,丰富了南水北调景观。 毋庸置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能缓解邢台的用水压力,但邢台立足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独特优势,及其发展需要,更希望通过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拉动邢台经济增长。 这一思路与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吴良镛的观点不谋而合。他在《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工程建筑环境规划》中已将邢台列为南水北调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二级节点,并以“邢台白露”命名其规划设计,他认为建设南水北调中线邢台市区段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非常必要。 吴良镛描绘出蓝图:邢台节点定位为城区性节点,规划要点为建设南水北调沿线的绿化景观长廊,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白马河倒虹吸和周边的邢窑遗址,建立城郊遗址公园;在城市西南结合邢国遗址和东先贤遗址,建立城市边缘历史景观绿化走廊。 眼下,市规划部门正在按照这一指导性意见,抓紧制定详细的规划,初步确定结合南水北调干渠沿途生态资源禀赋,分为四个功能区:襄湖湿地生态园区、七里河生态园区、绿化生态景观长廊和白马河生态园区。 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南水北调市区沿岸将为邢台城区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成为市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
关键词:南水北调,东线,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