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智慧城市:廊坊如何啃“硬骨头”
从财政支持到市场化探索 不仅能显示公交车到了哪一站,距离有多远,还能实时显示天气预报、股市信息。去年5月,当廊坊街头15个崭新的智慧公交电子站牌投入运营,很多市民大呼方便,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也是该市智慧城市建设十大工程之一。 然而,4月8日,记者发现,这些“履职”还不到一年的智慧公交电子站牌都已“罢工”,原本播放气象信息的显示屏上只滚动着广告位招租的热线电话。 “别看小小的电子公交站牌,运营需要不少资金。”当地一名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尚未找到较为成熟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投资方只好作罢。 同样被列为十大工程之一的便民综合服务岛也有相似的命运。2013年,首批41个便民综合服务岛出现在廊坊街头。这个全国首创集移动业务、银行业务、零售业务等十项功能于一体的便民综合体成为当地城建一道风景。 4月9日下午,在位于万达广场等较为繁华地带的几个便民综合服务岛,记者看到,服务岛两边的零售店均未营业,手机充电装置也大多损毁,虽然存取款及通信缴费功能还能正常使用,不少市民却表示并未使用过这些服务。 便民综合服务岛未能充分发挥便民功效,对此,负责该项目运营的廊坊立方体电力岛服务公司经理李道宗说:“运营一段时间以来,没有实现预期利润。”他表示,便民综合服务岛尚处于试用期,今后采用何种运营模式仍需作出研究。 据了解,目前廊坊智慧城市十大工程建设进度不一,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系统、公共事业服务系统等已初显规模,智慧公交电子站牌、便民综合服务岛等却面临着生存考验,而智慧药监系统、城市绿地管理系统等尚在酝酿期。业内人士透露,多个项目的进展障碍主要是资金缺乏。 智慧城市建设,钱从哪里来? “目前来看,廊坊主要靠财政资金,但财政投入是有智慧、有分寸的投入。”薛永杰说,“智慧城市建设,政府必须在资金上张弛有度,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比如,当初仅花了290万元启动资金就把公务云计算中心搭建起来。”薛永杰解释说,“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我们自己的工作人员对该项目门儿清,从建设初期就坚持自主的原则,从来不和某一个大企业联盟,这样就不会被大企业牵着鼻子走。” 事实上,公务云计算中心搭建的整合平台又让接下来的项目省了不少钱。 去年,房管部门新建一套业务管理系统,原计划申请财政资金上百万元,财政部门交由工信部门把关,发现有几个子系统通过公务云计算中心也可以实现,最终仅批复新建一个子系统,此举节省财政资金近30万元。 廊坊数字化城市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树军对此深有体会,他每天都在使用的数字城管系统已经成为当地智慧城市建设的明星项目。主城区哪里有一袋散落的垃圾,数字城管系统都能随时监控捕捉,并指定给相关部门处理。在限定时间内,处理结果还会及时反馈回来。 “有现成的就不再重复建设。”王树军介绍,该系统整合了环卫、公安、电信、公交等数十个单位的网络信息,总花费不到1000万元。 一般来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往往投入较高,光靠财政资金并不现实,目前,各地都在探索如何引入市场资金,减轻财政压力。 据了解,目前,廊坊相关部门正在考虑与某国有大型企业合作建设智慧医疗系统,业内认为,如果成功合作,这将是河北省智慧城市建设市场化运作的首次试水。 即便全额财政投资,也要尽快让投资见效益。据了解,目前已基本成型的廊坊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系统或将针对有使用需求的企业收取年费,以维持该系统后续运营。 |
关键词:试点,智慧城市,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