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 李亚萍
李亚萍 宣讲《土记者追梦筑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土记者追梦筑梦》 一个背包一支笔,一辆自行车一个照相机,经常深入城乡采访,不断发现新人物,新典型,一篇篇弘扬先进的典型报道经常见诸报端,每年在各级新闻媒体刊发的稿件都超过200篇,他就是我们宣传战线的老黄牛---刘金英。 刘金英,一个中国画乡的农家子弟,1945年出生,1963年,初中一毕业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大水不仅冲塌了房屋,而且也冲走了他的升学梦,更使他梦寐以求的作家梦、记者梦成了泡影。但他经受了“抗洪救灾,同舟共济”的体会后,更加增添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从学校走入农村他重拾理想,坚持写稿。刚开始写的稿子,由于抓不住写作要领,寄出后有的石沉大海,有的被编辑部退了回来。愁闷之际,想找个会写新闻的老师请教都找不到。有一天,他听说河北日报的记者在饶阳长安村采访宋欣如,便带着几篇稿件骑上自行车就去请教,到了长安村一打听,记者已经离开长安村又去了耿长锁所在的五公村,于是他返身又直奔30多里外的五公村,在五公村,河北日报记者杨殿通、赵敬广热情接待了他,从下午到晚上,他如饥似渴的请教。回来后更加上瘾了,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劲头,挤着时间进村入户采访,反复推敲着写。1964年,是他写稿起步的腾飞之年。这年10月的《衡水群众报通讯》,刊发了他的体会文章《为革命写稿》,年终被《河北农民报》评为模范通讯员,名字登载在1965年《人民通讯员》第一期上,编辑部还寄来3本红格稿纸进行奖励。他写稿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上世纪60年代,他采写的几十篇表扬好人好事和“抓革命、促生产”的稿子,被《河北电台》、《河北农民报》、《中国农民报》、《共产党员》等报刊采用。七十年代,为弘扬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他先后报道了“好机手刘虎”、“模范饲养员刘东温”、“好队长王长根”等一大批先进人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他写了一篇《能这样“富”起来吗》的稿件,被人民日报以套红标题、加编者按登在1980年1月1日的二版头条,以此稿开篇在人民日报围绕农民如何致富的问题开展了3个月的大讨论。刘金英火了,他成功了,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土记者”,这“土”不土,这“土”里含金。 1983年,刘金英被调到县委宣传部工作,这使他如鱼得水,专长得到进一步发挥,许多稿子被评为市、省、国家级好新闻。之后到电视台台长、县委书记助理,虽然工作岗位几经变化,但是他都没有放弃写作,始终以一身正气保持着新闻人的职业道德,不为名利诱惑。该写的写,不该写的不写,他针锋相对的写了《农民害怕“电抽疯”》、《别把公车当个人“坐骑”》、《下乡何必先打招呼》等许多批评稿件,仗义执言,伸张正义,几十年来这已成为刘金英“爬格子”中的一大硬功。他被纪检会聘为党风、行风监督员,被检察院聘为人民监督员,被法院聘为执法监督员,被公安局聘为警风监督员。1990年,衡水日报副主编周永生曾赠给他一个书法条幅——“一身正气在笔端”,这正是对刘金英的真实评价。 2006年他从工作岗位退休,应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但他仍然敬业于宣传阵地,笔耕不辍,为武强的绿色崛起而鼓劲加油,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摇旗呐喊。以责无旁贷的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千年古县的申报工作。当年10月,他协助中央电视台拍摄《大型文献片——千年古县武强》。2007年,他撰稿河北电视台拍摄的大型文献片《武强年画》,随冯骥才主编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武强卷》向国内外公开发行。2008年,协助县政协义务执笔编写《千年沧桑话武强》一书。2013年,省、市定拍《武强年画》四集电视纪录片,他又是加班加点赶写脚本,并协助拍摄。他还为招商引资撰稿拍摄了《春风吹绿北大洼》、《风景这边独好,武强欢迎您》等多部电视专题片,为武强申报新一届年画艺术之乡,他连夜撰写拍摄了专题片《年画之乡武强与时俱进展新姿》,为弘扬武强深厚文化底蕴,为提升武强形象,在自觉自信中一次次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金英看来,在宣传战线报道一个先进人物,就是在社会上树立一个见贤思齐的榜样。上世纪80年代,县邮电局的话务员汤培茵,能熟背河北省140多个市县、全国29个省会及20多个大中城市的1300多个电话号码,成为优质服务的“技能状元”。他采访后,以《谁说女子不如男》、《一步一个深深的脚窝》等文章报道后,汤培茵不负重望从话务班长、副局长、局长,成为了全国劳动模范、“十五大党代表”,为社会树立了一个正面典型。因此,在他退休后的这些年,更加注重先进人物的报道,他采写的《河北入川抗震救灾第一人——陈巧荣》、《年画之乡的活雷锋、新时代的时传祥——许久志》、《新愚公:父子两代绿化6里长廊》的吴会昌和吴西镯、《雪中送炭的画乡志愿者》刘建锋、《捐助19个贫困学生的好阿姨》张荣娟等许多典型人物,除了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关注,还有多人被表彰为县、市和省级的道德模范,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出较大的正能量。 刘金英作为一个初中毕业的农家子弟,五十多年来,一直以感恩党和政府的情怀,以“土记者”的笔触,扎根基层,服务百姓,如痴如醉的“爬格子”搞宣传,为各级新闻媒体写稿11000多篇,先后荣获“武强县拔尖人才”、“衡水地区自学成才先进分子”、“衡水市十佳新闻工作者”、“衡水市新闻宣传标兵”、 “河北农民报功勋通讯员”等荣誉称号。 2013年,刘金英做了肾病手术,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别再折腾了,但他说:“一个党员干部,工作岗位和职务可以退休,但作为责任和义务却永远不能退休。”近两年来,他说服家人,以珍惜晚年的宝贵光阴而更加尽心尽力的投入新闻宣传之中。 青灯照白头,心血纸上留。一支笔,刘金英从冬写到夏,从春写到秋,五十多年如一日,笔耕不辍,用他自己的话说:只要心脏跳,笔杆就不撂。 最初的梦想成就了刘金英半个世纪的辉煌,我们需要他这种精神,需要他这种执着追梦的精神,只要每个人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动力,顽强拼搏,奋力前行,相信千千万万个个人梦,一定能汇成伟大的中国梦!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
关键词:爱岗敬业,记者,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