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 刘向梅
刘向梅宣讲《我是怎样圆了记者的梦》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我叫刘向梅,来自廊坊市永清县刘街乡西务村,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今年52岁。我宣讲的题目是“我是怎样圆了记者的梦”?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文学,梦想着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作家或者记者。特别是学习了魏巍老师写的那篇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以后,这种想法就更加强烈。我甚至还为自己的记者形象做了这样的设计:带着眼镜,背着相机,拿着采访本,亲切的与采访者交谈;然后为他们写出一篇又一篇的优秀稿件。 1982年高中毕业以后,怀揣记者梦想的我,又毅然的用父母给我买衣服的钱交了两处文学函授费。那一年过年我没有穿上新衣服,但是我很高兴很开心的对妈妈说,妈,您不用管我。只要让我写作,就是穿补丁衣裳我都愿意。 妈妈并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这样热爱文学?她说写这个能当饭吃吗?能过的了日子吗? 至今我还记得那年妈妈带着我下地学锄地的情景:妈妈扔给我一把小号的锄头,说,你耪豆子吧,豆垄宽。我耪花生。花生垄窄,不好耪。于是妈妈在左,我在右,我开始跟着妈妈学耪地。我以为耪地没有什么,谁知没有耪完一遭,我就累的呼呼直喘,更受不了的是我的双手,竟然被锄头磨出了好几个血泡。我对妈妈说,妈我不耪了,我手疼。 妈妈没有安慰我,却是大声的唠叨我,我看你以后怎么找婆家怎么跟人家过日子? 我1987年结的婚。我的丈夫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我们相亲那天,我对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我说,我喜欢文学喜欢写作,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放弃。结了婚你不能拦我,不能跟我吵架。没想到他说,行,我不拦。你就写吧。就是他的这句话让我抱定信心嫁给他,跟他过一辈子。 真正发表新闻稿件是在20年后的2007年,我写的《扎刻大师徐艳丰》和《多才多艺王自然》先后发表在廊坊日报的头条。 徐艳丰老师是我们当地的一个农民,他没有上过一天学,但是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和聪明的才智在少年时期就完成了高粱杆扎刻作品《天安门》,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农民的一种骄傲和自豪!后来徐老师又做出了令世界人都感到震惊的大型作品《黄鹤楼》和《天坛祈年殿》,并且他要无偿的献给国家!并且,通过采访我还得知徐老师刚刚换肾不久,他在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又在赶做奥运献礼《天安门》!这是怎样的一种扎刻情怀? 我写的《多才多艺王自然》也是离我们村不远的一个农民。他不但会理发、盘头,打毛衣,纳鞋底子,还喜欢书法绘画,木工雕刻。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他做了三件木雕作品《普天同庆》,一件献给国家博物馆收藏;一件是代表我们刘街乡农民送给特别行政长官董建华;一件留给自己做纪念。董长官收到礼物后还特地打来电话表示感谢,并且问王自然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没有?王自然爽快的回答说,没有没有,谢谢董长官! 可以说,就是从这以后我就发誓要为我们农民写作一辈子。因为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我们农民的伟大;农民的不平凡;农民心灵深处的美丽! 我后来又写了《好母亲王文俊》《汉中女人王翠芳》《看门老人张文清》《陈书元的晚年生活》等,写的都是刘街乡的人刘街乡的事。我用事实证明在我们农村,就在我的身边,有这样多的好人,好事。 同时,我还证明了我自己,不是那种很笨的女人。我虽然没有长当作家当记者的脑袋,但是我有一颗为农民而写作的衷心!就是这颗赤胆忠心,给了我勇往直前、要压倒一切的精神和勇气。 面对不理解的乡邻;听着她们的冷嘲热讽,甚至还有一些胡乱的猜疑,我没有退缩,没有迟疑,而是更高的把头昂起。更大步的向前走去! 我开始把笔端触向城里。《爱心妈妈黄志稳》《八零后核雕艺师张习连》《照顾脑瘫养女37年的杜秀荣老师》《退休老干部崔守信义务搀扶邻居遛弯十余年》等等。再后来,我的笔杆又伸向了更远的廊坊,《固安邢式纸雕传人邢坤》《小高和他的禅乐社》《守护胜芳古镇文化的年轻人王晟》等多篇人物报道纷纷见诸报端刊物。 总之,哪里有好的素材,哪里有好的典型的人物我就奔向哪里,我就愿意让更多人知道永清,知道廊坊,知道我们这些普通人身上闪光的东西! 为了坚持自己的梦想,为了让自己像真正的记者那样,我用卖香菜的1500块钱买了一部数码相机;用五亩地的棒子钱换了一台电脑;用平时省吃俭用的交话费,做路费。一件15块钱的短袖褂我穿了整整三年年。我不仅穿着它下地干活,我还穿着它出去采访,到颁奖台上领奖。 为了写好新闻人物,我放弃了太多太多属于自己的快乐。长时间的自己独处一室,让三岁的女儿跟爸爸睡。我曾经对孩子承诺,等妈妈这篇发表了就回屋跟你一起睡。但是却没有一次兑现过。以至于孩子不再信任我,她说妈妈,你怎么老是骗我? 我多想对孩子说,妈妈不是想骗你,而是妈妈要写的东西太多太多。 如今孩子已经长大了,她在永清一中读高三。今年面临高考。为了孩子的学业,我出来做保姆,三年了。虽然保姆的职业也很辛苦,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我依然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写作;利用休假的时间出门采访。 2015年春节,我是腊月二十八回到的家里,面对凌乱不堪的屋里屋外,我没有烦躁,没有抱怨,而是充满乐观的说,明天,是我的五一劳动节! 大年初一下午,虽然我已经忙的很累,虽然很想躺下来睡一觉;但是我还是硬撑着拿起了采访本,走向了村西头张秀英的家。 张秀英是我们西务村的一个普通农民的妻子。五年前她的丈夫张广柱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不幸摔成了重伤,造成了《植物人》。五年来,秀英不但不离不弃,反而把丈夫照顾的很好,并且使他恢复了一些意识。多么伟大无私的女人啊!多么真诚又感人的“爱情”啊。怀着对秀英的崇敬和爱戴,我写出了她的故事。初一采访,初二发稿,很快秀英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网,新华网,网易头条,金华日报,河北青年报等众多媒体争相报道。永清电视台和廊坊电视台也对张秀英做了深度报道。如今“廊坊好媳妇”张秀英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同时,我喜欢写作的事迹也受到媒体关注和报道。2015年的1月14日廊坊日报以题目“农民女作家刘向梅妙笔生花著人生”报道了我的事迹。同月23号,燕赵都市报记者庞永力又采访了我,并且以“廊坊乡土女作家始终没有停止心灵的歌唱”为题在燕赵都市报用整版的篇幅给予了特别报道。收到报纸的那一刻,我激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有泪水悄悄的涌出我的眼眶,又滑到了嘴边,我舔着,感觉真甜! 几年来,我发表在市级、省级、国家级报刊上的各种稿件大约25万字,获得各种文学奖项20余项,并且被荣幸的吸收为河北散文学会会员、河北民俗学会会员、廊坊作协理事。被乡亲们称之为“扛锄头的女作家”。 有人问我,你这样坚持业余时间写作苦不苦?我说,苦,但是它苦中有乐啊。因为我用手中的笔,为我的父老乡亲们做了一点贡献;我用顽强拼搏的精神让我年轻时代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还有比这更高兴更快乐的事情吗?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
关键词:百姓故事会,刘向梅,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