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治理专家谷孟平:用生命扼住“瓦斯杀手”的咽喉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郭东 赵丹 2015-04-28 09:43:4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谷孟平生前照片。资料片

  他获得了2014年度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先进个人殊荣,却未能出席在北京举行的颁奖典礼;他为治理煤矿瓦斯献出了生命,却为成千上万矿工生命护航。

  他叫谷孟平,生前是省煤炭工业安全管理局安全管理处副处长。2015年1月19日21时许,在连续30多天高强度工作后,因过度劳累诱发心肌梗死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49岁。

  工作28年,谷孟平主要就干了一件事:治理煤矿瓦斯。大学毕业后他扎根开滦赵各庄矿,4年前他被选聘到省煤炭工业安全管理局,成为省内首屈一指的瓦斯治理专家。

  2014年,全省消灭了煤矿瓦斯事故。24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高瓦斯矿井因为抽采达标,成为无瓦斯突出危险矿井。这一成绩的取得,谷孟平功不可没。

  去世前4小时,他还在赶往事故救援的路上

  ——28年37项科研成果,被应用到煤矿安全领域

  赵各庄矿的小洋楼前,有一条百年小路。谷孟平生前经常在这条小路上踱着步,思考瓦斯通风的技术难题。

  就在去世前4小时,在赶往事故救援的路上,他还在研究瓦斯救援的技术问题。

  “咣当当、咣当当……”下井罐笼车启动,很快,四周一片漆黑。穿过5公里左右的4个巷道,开滦赵各庄矿的位于地面1100米以下的3237综采工作面,带着锋利切面的采煤机发出轰鸣声,挨着巷壁向深处延伸,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瓦斯的涌出。

  谷孟平在赵各庄矿的“师父”费金良介绍,赵各庄矿透气性差,矿井压力大,吸附状态的瓦斯一开采就会冒出,既是高瓦斯矿井和瓦斯突出矿井,也是一个典型的瓦斯与自燃发火、水害、煤尘、冲击地压等“五毒”并存的矿井。

  瓦斯事故,是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目前,我省有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4处,这些矿井的瓦斯安全关系着全省能源供给和矿工生命安全。

  2004年,赵各庄矿告别近百年的炮采历史,首次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然而,就在采煤机进入井下后,瓦斯浓度超标成为机械化的“拦路虎”。

  瓦斯不治,矿无宁日。时任总工程师的谷孟平临危受命,牵头攻难关。

  30多天,谷孟平“泡”在井下,根据煤层透气性差、矿井压力变化频繁等特点,针对深部大倾角煤层的地质特征及瓦斯移动运行规律,研究出了“深部大倾角综放面瓦斯与自燃火灾综合防治技术”。

  这是一项高位钻孔瓦斯抽放技术,通过“U型通风+辅助措施”治理抽采方法,改变了在巷道底部抽采的传统做法,在开采区顶部裂隙带内挖掘专用的抽瓦斯通道,抽放本煤层顶底板采空区及临近层的瓦斯。

  业内专家认为该技术解决了“多巷一抽”的技术难题,既可抽放临近层的瓦斯,又可抽放开采层的瓦斯,对瓦斯含量大、涌出量多的煤层工作面具有重要价值。该项技术也获得2006年度全国煤炭工业十大科学技术成果、全省科学技术奖等。

  在“深部大倾角综放面瓦斯与自燃火灾综合防治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赵各庄矿高瓦斯煤层的瓦斯浓度降了下来,实现了低瓦斯状态下的安全开采,机械化采煤最大障碍也得以排除。即使到了现在,这项技术在赵各庄矿机械化采煤中仍然发挥着关键作用。

  28年37项科研成果,被应用到煤矿安全领域。谷孟平在日记中写道,“抓瓦斯治理,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不仅仅提高了生产效益,更重要的是保护了矿工的生命安全。”

  去世前12小时,他穿好工作服还在准备下井

  ——4年500多次下井,为的是广大矿工平安升井

  谷孟平常关手机,不是“机风”不正,而是常下井必须关掉。

  “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1月19日9时许,谷孟平的妻子李金凤听到提示音后,意识到谷孟平又下井了。

  其实,李金凤猜对了一半。与谷孟平一同在冀中能源邢东矿进行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的刘洋回忆,就在他们穿好下井工作服时,省安监局紧急抽调谷孟平火速赶赴唐山马家沟矿进行瓦斯火灾事故救援。

  对于瓦斯治理来说,不下井就等于纸上谈兵。谷孟平不适合下井,但在赵各庄矿工作的22年里,却几乎是天天下井。“身高1.85米,猫腰下井也时常碰壁。”费金良回忆,除了个子高,谷孟平脚也大,47码,没有合适的鞋也成为下井的“麻烦事”。当时有人劝谷孟平,可以不下或少下井,但谷孟平下井时从没有走马观花。

  即便后来调动到煤炭管理部门,谷孟平始终不忘深入井下。哪里有煤矿事故,哪里就有谷孟平的身影。

  省安监局副局长程文科还清晰地记得,2011年,唐山马家沟矿发生瓦斯冒顶事故。在唐山出差的谷孟平被紧急调往事故现场,指挥救援。

  不到1小时,谷孟平已经带人深入井下展开救援。许多人都知道,瓦斯冒顶后井下非常危险,发生次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大。

  冒着生命危险,把生的希望留给更多的人。程文科至今记得谷孟平升井时,布满煤尘的脸,被汗水冲得一道道。也正是谷孟平毅然下井,并做出了科学判断,避免了事态扩大。

  在省煤管局工作4年,谷孟平穿梭于82个生产煤矿之间,做到了“逢井必下”,下井次数至少500次以上,几乎每三天一次。

  去世前的一次审查中,他对煤矿造假行为拍了桌子

  ——充当瓦斯监管的“黑脸包公”,实现对更多矿工生命安全负责

  在煤矿瓦斯监管上,谷孟平充当了“黑脸包公”的角色。

  谷孟平原则性强出了名。省煤管局安全监察二处副处长王桂敏讲述了谷孟平“黑脸”一事。一次,省内一家大型煤矿向省煤管局报送了煤矿瓦斯设计审查报告。原本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却被谷孟平按住了。

  谷孟平对煤矿负责人拍了桌子。“审查报告不能造假,这是对生命不负责任!”其实,这座矿井已达到了升突矿井的级别,却请中介机构违规做成了非升突矿井设计审查报告。在谷孟平的坚持下,矿井不得不重新做了升突设计。

  省安监局局长刘宝玲说,当瓦斯监管的“黑脸包公”,是真正对矿工生命安全负责。

  谷孟平刚到省煤管局工作时,全省100多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不平衡,部分煤矿瓦斯防治力量薄弱,瓦斯事故接二连三。

  “能不能在全省成立专家组,为各个煤矿会诊?”

  谷孟平的倡议获得高度认可。2010年,我省成立了瓦斯专家会诊专家组,专家现场帮煤矿技术会诊,为高瓦斯和瓦斯突出两类矿井“看病”、“开方”,并提出整改建议和治理措施。

  这是我国首个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专家会诊模式,后来被许多地方借鉴。业界普遍公认,专家会诊改变了全省煤矿治理瓦斯的理念。

  

 

  

  

 

关键词:专家,谷孟平,咽喉

责任编辑:纪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