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子女婿”16年义务讲解抗日故事

来源: 河北新闻网 作者: 2015-05-18 17:29:0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日,一部宣传河北好山好水好人的电视短片广受大家称赞,其中一部短片的主人公是王木头。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白洋淀农民,小兵张嘎的原型——雁翎队侦察员赵波的女婿。63岁的王木头从1998年开始在白洋淀为游客进行义务讲解,16年来,他的讲解打动了无数游客。对于白洋淀的抗战记忆,王木头说自己会一直讲下去,直到讲不动为止。

  缘起:一句话让他走上义务讲解之路

  每天清晨,王木头都会来到大张庄村口的码头,摇上半小时的木船,在7时之前来到芦苇丛中的荷花大观园,走进坐落在那里的白洋淀抗战纪念馆,开始一天的工作。

  芦苇随着浪花摇荡,水鸟不时从水面掠过,王木头摇着木桨讲起了往事。“1998年,一个坐我船的学生随口说,雁翎队和小兵张嘎都是白洋淀的,要是有人能讲讲他们的事儿该多好。”

  这不经意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王木头,一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中闪现———做义务讲解员,给游客讲白洋淀的抗战故事。

  王木头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自己的岳父———小兵张嘎的原型赵波。“讲咱白洋淀的抗战故事是好事。”赵波非常支持女婿的想法。

  得到了岳父支持之后,王木头开始搜集白洋淀抗战的史料,北京的潘家园、保定的旧书市场都留下过他的足迹。“抗战前,安新县一共有167412人,抗战后是79100人。”谈起白洋淀的抗战资料,王木头总能脱口而出。现在,他仍坚持每天看书。“晚上7点回了家,吃完饭就开始看书。”

  讲解:全情投入,让游客感受真实的抗战历史

  王木头的讲解总能把慕名而来的游客带回到历史之中。“听着王老师的讲解,就像是自己在战场上一样,拿着刀枪在战斗。”从山西来白洋淀旅游的王先生说,“听完讲解,我才知道白洋淀不仅自然风光美,白洋淀的抗战故事、抗战英雄更美。”

  王木头说,只要拿起了喇叭,自己就像变了个人。“讲抗战英雄的英勇,要情绪激昂;讲战斗的惨烈,声音就要低沉。”每次讲解,王木头都全情投入,尽力去感染每一个来到抗战纪念馆的客人。

  曾经有一对母女特意从辽宁来到白洋淀,听嘎子女婿讲抗日故事。听完之后,这位母亲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在馆里驻留许久才离去。过了十多分钟,小女孩跑了回来,细声说:“爷爷,我还想跟你照一张相。”这件事一直印在王木头脑中,“客人能感动,是让我最欣慰的事。”“听过我讲白洋淀抗战历史的不光是中国人,还有日本人。”2002年冬天,王木头在保定总督署办过一次抗日历史展览,当时,4位日本游客来到总督署参观,听完了王木头的讲解,几位日本游客连连点头致意,并对他说一定会正视历史。“有一种东西万万丢不得,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王木头说。

  执着:想一直讲下去,直到讲不动为止

  王木头16年如一日的坚持,让无数游客了解了曾在这一片芦苇荡中发生过的荡气回肠的抗战故事,不少人还变成了他的回头客。

  “有的人一进门就冲我喊‘王馆长,我又来听你解说了’。”王木头说,在抗战纪念馆讲解过程中认识了很多朋友,他们每次来白洋淀还会给他带点小礼物,“我从来都把游客都当成朋友。”

  现在,王木头每天至少要义务讲解十五六次,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讲40次。“讲一圈下来需要12分钟,有时候讲得胸特别疼,话也不能间断。”王木头说,虽然自己年纪大了,但是不能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失望。

  每次讲解完毕,游客们总会围成一团,想要和这位嘎子的后辈畅谈一番,合一张影,王木头都一一满足。“我和客人们沟通得都特别好,就像是在家里聊天一样。”

  63岁,原本该是一个安闲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但王木头并不这么认为。“我有这个决心,一直讲下去,直到我讲不动为止。”王木头说。

  镇里的一位干部说,虽然王木头没有多高的学历,但他一直坚守着,默默地传承着白洋淀雁翎队的精神,用水滴石穿的劲头把自己浸染成一个实实在在的白洋淀“文化人”。

关键词:嘎子女婿,讲解,抗战故事

责任编辑:李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