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典型事迹
近年来,石家庄市民宗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着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在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民族工作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为建设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得到了国家民委等上级机关的充分认可。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石家庄市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居城市。目前,全市有少数民族成份50个(没有门巴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保安族),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04%。其中回族人口居多,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5.02%。其次为满族、蒙古族。人口在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还有土家族、壮族、苗族。人口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特征,全市各县(市)、区都有少数民族居住,其中市内五区有少数民族54747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53.83%,其他大都分布在无极、藁城、新乐、正定四个县(市)。此外,目前来我市经商、就学、务工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1.5万人左右,涉及到45个民族。 民族工作示范村创建活动效果显著。2009年起,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石家庄市以“加强基础建设、培育主导产业、打造特色村寨、促进民族团结”为重点,先后分两批选择藁城九门、新乐彭家庄、无极高头一村等6个民族村,开展民族工作示范村创建活动。自创建至今,先后争取上级扶持资金340多万元,地方各级配套9000余万元,实施特色经济发展等创建项目40余个。 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大幅改观。近几年在全社会的帮助下,石家庄市以自来水管网、农田水利、电网、道路修建和硬化项目为重点,扶持民族乡村新修和改造硬化道路7万米、自来水管网9万米、打深水井15眼、更换变压器14台,改、扩建民族敬老院4所,卫生院3所,安装健身路径20余条,配置健身器材200余件(套),改造沙荒地、砖窑废弃土地2500多亩。民族乡村基本实现了自来水到户,电、路、邮、广播电视、网络“村村通”,有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步伐。 特色支柱产业持续优化。积极引导和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主导产业,逐步从单一的农业经济走向多元发展,初步形成了工业、商业、种植、养殖及传统屠宰加工等多种特色优势产业。藁城九门村立足回族群众聚居村具有养殖的传统优势,积极鼓励支持回族群众发展现代化养;无极高头回族乡与广源设施蔬菜基地签订合作种植协议,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形成了集种植、储藏、加工、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种植基地。 民品企业及清真食品行业快速发展。近年来,石家庄市加大指导力度,坚持用足用好国家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的扶持政策,积极为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民品企业争取资金支持,有力拉动了民族经济增长。截至目前,全市国营、集体、股份制及个体私营清真食品企业、网点达到748家,遍布各县(市)区,从业人员近5000人。釜洋斋、东来顺、中和轩、马家鸡、德山崩肝等知名品牌,深受广大穆斯林欢迎。 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逐渐兴起。石家庄市民族乡村已运行的各类经济合作社已近20家,吸纳1500多户参加。经济合作社涉及畜牧养殖、蔬菜及农副产品购销、皮毛加工销售等多领域,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初步实现了资金、技术、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互助合作,民族乡村逐步形成了区域化、专业化的种养新格局,优化了生产要素配置,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技推广和标准化生产,农户利益得到有效保障,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少数民族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过去的几年,是石家庄市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最快、面貌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截至去年底,我市3个民族乡财政总收入33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11元,高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线518元,超过全省平均线1430元。其中九门回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1670元,位列全省52个民族乡第一位,高头回族乡8903元,位列全省第四位,彭家庄回族乡7960元,位列全省第六位。 经过努力,进一步贴近了群众、及时掌握了少数民族群众诉求、妥善协调处理了矛盾纠纷,维护了社区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谐,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作逐步走向社区化、社会化,为创建各民族团结和谐、共同繁荣发展的石家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受到了国家民委和省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
关键词:石家庄,民族,宗教局,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