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大名县人民政府典型事迹
大名县是民族工作大县,省市民族工作重点县。共有回、满、壮、藏等13个少数民族2.4万余人,其中回族24072人,主要集中在9个乡镇的30个民族村,有1个民族乡——营镇回族乡。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理念,以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为根本,以解决问题、共创和谐为重点,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推动经济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双提高、双促进。 一、强领导,健全组织体制。县委常委会每年听取民族工作专题汇报,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安排部署全县民族工作。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每人联系一个民族村,定期深入基层调研,掌握民族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每周四为民族工作接待日,县主管领导到民宗局现场办公,接待少数民族群众来访,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成立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民宗、统战、公安、信访等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的工作体制,每季度举行“协调通气会”,通报民族工作相关情况,遇有重大事项时及时沟通协调。同时,重点抓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民宗部门、涉及少数民族的乡村都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全县少数民族干部比例、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中少数民族比例都超出了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县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保障了少数民族政治权利的平等。 二、重宣传,创建教育机制。每年的3月份确定为县“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月”,广发宣传资料,充分利用县电视台强化宣传效果,组织民宗部门开展民族政策咨询,协调农业相关部门联合举办少数民族群众劳动技能培训班,实化民族团结成效。每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月,协调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民族团结教育社区图片展、“新编卧尔兹”专题讲座、科技知识讲座等活动,使民族团结教育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宗教场所。 三、惠民生,创建发展机制。大力扶持民族乡村发展,扶持西营村、东营村形成蔬菜种植产业、扶持马时庄村形成种植、采摘、深加工一体的葡萄产业、帮助金家潭村建起规模化养殖基地,民族乡村呈现出“一村一业”、“一户一品”的特色发展模式。着力加强民族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将15个民族村纳入扶贫规划,2014年,支持民族村硬化整修街道11700平方米;架设线路8800余米;铺设自来水管道4500米;新建村两室450平方米,新建民族文化广场2000平方米,有效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每逢“开斋节”,县四套班子领导都会携带慰问品、慰问金,亲赴全县18座清真寺逐一走访慰问,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少数民族群众的心坎上。高度重视民族企业发展,大力培育民族品牌,严格落实民品企业优惠政策,2014年,帮助我县民品企业享受贷款利率补贴200余万元,为民品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四、促和谐,创新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了“防”、“调”、“控”三位一体的民族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坚持预防为主,抓好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日常宣传教育;坚持排查走访,在各民族村配齐民族工作信息员,及时排查、登记、上报矛盾隐患;建立专业调解队伍,同时充分发挥村干部、信息员的调处功能,形成调处合力;坚持定期回访,防止已调处的民族矛盾纠纷出现反复。2014年,无一例破坏民族团结重大事件发生。二是完善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和管理机制。建立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库,及时掌握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加强工商、质检等执法部门的相互配合,引导外来少数民族群众依法从事经营活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有困难的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优惠照顾,充分保障外来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2015年,我们将继续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推动我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上新台阶。 2015年3月10日 |
关键词:大名县,政府,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