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网媒记者走进昭君墓——聆听那首久远的《出塞曲》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李天洋 2015-06-16 08:45:0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长城网呼和浩特6月15日电(记者 李天洋)昭君出塞,胡汉和亲,在中国家喻户晓。6月15日下午,2015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内蒙古行采访团来到位于呼和浩特市约10公里的大黑河南岸的昭君墓。

   走进大门,眼前是一条长380米,宽20米的神道。神道的中央耸立一座高大的汉白玉石碑,上面镌着董必武同志题写的七绝诗《谒昭君墓》。离石碑背面20米左右,是王昭君雕像。雕像高3米多,也是用汉白玉石料琢制而成。在王昭君雕像右侧是匈奴文化博物馆。该建筑主体顶部为匈奴王冠——雄鹰展翅。此馆的主要功能就是展示、研究匈奴文化和昭君出塞、胡汉和亲的历史。

昭君蜡像。长城网 李天洋 摄

匈奴单于铜像。长城网 李天洋 摄

  多彩贵州网汤智钦听完介绍后也十分感慨,说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昭君出塞的故事,参观过后,脑海中一直浮现着单于回眸、昭君含情,情意绵绵场景。

  “我之前读过,席慕容的《出塞曲》“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我心中的大好河山,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这次来到内蒙古采访我真正体会到了只有塞外草原才有的清香。新浪网的曹阳说。

讲解员讲解《昭君出塞》的故事。长城网 李天洋 摄

  正如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所感叹:“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忘掉的。那就是被称作青冢的昭君墓。因为在内蒙古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关键词:昭君出塞,匈奴,博物馆,和平

责任编辑:纪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