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中级法院“法官进社区”服务群众侧记
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该院开展“法官进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经验,旨在全市法院全面开展“法官进社区”活动,进一步推进法治社会和和谐小区建设进程。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去年,在市中院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燕北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徐福英提出邀请法官走进社区,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进行法治教育。对此,中院党组在研究回应群众意见建议时,时任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闫五一说,人民法院作为社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缺位,应该组织开展“法官进社区”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市中院和海港区委政法委的指导下,海港区法院经过试点社区尝试、重点社区推进,今年初,面向全区开展了“法官进社区”党员志愿服务行动。活动以来,该院100余名法官、党员参与行动,与街居调研交流71次,开展法律宣传62次,解答咨询900余人次,指导社区调解矛盾纠纷30余件、庭审观摩7次,为社区群众提供了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欢迎。 立足职能发挥作用,不越位不错位 开展法官进社区活动,法院应该做什么?市中院党组提出,法官进社区,要切实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要正其位,立足职能,依法有序,不越位、不错位。 他们从社区实际情况出发,确立了法官进社区的六项基本职能:化解矛盾、释法答疑、法治宣传、回访帮教、司法建议和民意沟通。要对发生在社区的各类纠纷,指导人民调解及时干预、有效化解;对社区居民提出的涉法问题给予负责的答复和解释,及时澄清疑惑;采取议案说法、观摩庭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指导、配合社区搞好普法宣传等;通过“法官进社区”,最大化发挥有限审判资源的作用,达到司法“增值”、“拓展”和“延伸”服务的目的。 与社区对接后,法官们公开了电话、邮箱,有的还建立了微信圈,社区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法官提供的专业意见。去年9月,长城法庭接到了安居里社区主任的电话,称其社区有一妇女离婚后与前夫因为孩子抚养费问题产生纠纷,找到社区寻求帮助。主任想通过电话和她前夫先谈谈,希望法庭能帮着调解。长城法庭的法官当即到了社区,法官与这位居民的前夫通过半个多小时的电话沟通,前夫终于答应增加抚养费。工作开展以来,他们已指导社区调解类似纠纷30余件,通过电话、宣传,解答咨询900余人次。 海港区法院“法官进社区”活动以小型、灵活、多样为主,坚持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上门服务与即时通讯相结合,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近一年来,他们在传统的个案指导、培训授课等基础上,还尝试了以案说法、有奖问答、车载宣传、模拟法庭等新形式,并为社区统一设置了“党员法官志愿服务工作站”、“法官信箱”和“法官联系卡”,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 协助社区创建社区法治公园,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他们为老年人宣讲继承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相关的法律知识,创建社区普法图书阅览室,为青少年们赠送法律书籍200余册,举办“普法知识小讲堂”活动等。另外,联合社区开展“普法文艺汇演”,在给群众送去文化盛宴的同时也提高了社区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为社区留下“不走的法官” 法官进社区无论怎样频繁,也代替不了社区干部的日常工作,要提高社区干部素质,让他们成为“不走的法官”。为增强社区人民调解和依法管理社区的水平,法官们根据社区的特点和需要,开展了经验交流、庭审观摩、专业授课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内容涉及婚姻、继承、物业、调解工作技巧等相关知识。一年来,该院为社区进行培训23次,调研交流71次。社区干部普遍反映,通过培训和交流,增长了法律知识,对于法律程序有了清晰的了解,对于矛盾的化解更加得心应手。 只有群众的法制意识不断提高,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纠纷。为提升群众的法制意识,该院开展了大量的法治宣传活动。法官们针对不同主题和人群尝试了多种灵活的宣传方式。民一庭协助燕北里社区设计普法墙、宣传牌、举办普法晚会;民二庭在东环里开展以案说法;执行二庭在文明里与其他部门联合送法;东港庭、民四庭组织模拟法庭、庭审观摩;长城法庭组织安居里社区居民进行法庭体验。不仅如此,法官还对社区的人民调解员进行了授课培训,对民调工作予以规范,提高了人民调解组织的调解能力。 |
关键词:秦皇岛,中级法院,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