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印·寻访]白洋淀:雁翎烽火从这里燃起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吕晓红 王培炎 2015-07-19 09:00:4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血印》大型专题报道之三十五

 

 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前馆长周润彪向记者讲述雁翎队的英勇事迹。

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前馆长周润彪向记者讲述雁翎队的英勇事迹。长城网 王培炎 摄

雁翎雄风

雁翎雄风。长城网 吕晓红 摄

  长城网7月17日讯(记者 吕晓红 王培炎)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己任,抛头颅、洒热血,纵横驰骋在疆场上。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地区,活跃着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

  这支队伍从一开始就在中共新安县三区区委领导下,凭借社会基础牢、水上本领强、地理优势熟等优势出没于芦苇荡,端岗楼、除汉奸、痛打包运船,截断敌人水上运输线,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牵制了敌人兵力,成为一支独具特色的冀中抗日武装力量。

  日前,“血印”——河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长城网特别报道组来到河北省保定安新县,乘着快艇开进芦苇荡,穿梭在白洋淀的湖面上,感受当年雁翎队驾小舟穿梭在芦苇荡中,神出鬼没,声东击西,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勇敢和智慧。

  “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千顷苇塘摆战场,抬杆专打鬼子兵。”这首抗日战争时期流传在白洋淀的民谣记录了雁翎队的神勇。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前馆长周润彪向记者介绍,抗日战争时期,雁翎队利用有利的地形,驾小舟出入芦苇荡中,神出鬼没,声东击西,辗转茫茫河淀上,与敌人展开了机智灵活的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谱写出一曲曲白洋淀人民抗日救国的凯歌,“雁翎队”也因此闻名中外。

雁翎队使用的船只

雁翎队使用的船只。长城网 吕晓红 摄

  周润彪说,雁翎队由最初的20余人发展到200多人,他们驾着小船,用打野鸭子、打大雁的火枪和大抬杆消灭了大量日本鬼子,切断了敌人的水上运输线。他们除汉奸、端岗楼、打伏击,智取十方院岗楼、夜袭大淀头岗楼、巧用矛盾端岗楼等对日抗战的英雄事迹至今广为流传。

  “因火枪和大抬杆引火处容易被打湿,常用雁翎堵塞,‘雁翎队’因此而得名。”周润彪说,雁翎队使用的大抬杆非常厉害,后来鬼子称这种武器为“扫帚炮”,并说“扫帚炮厉害,大大的厉害。”

  位于白洋淀中心的白洋淀文化苑景区内的雁翎队纪念馆,通过大量翔实、丰富、珍贵的历史照片、图表、文献资料、流传下来的实物,形象雕塑等,生动再现了闻名中外的白洋淀雁翎队神出鬼没、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地打击日寇的生动场面和光辉战斗历程。

  英雄的雁翎队在抗日战争中诞生,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成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壮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力量。雁翎队的感人事迹和不畏强暴、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激烈着一代又一代的白洋淀儿女。以血肉之躯捍卫民族尊严的雁翎队,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雁翎精神将世代传承,发扬光大,成为白洋淀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血印,雁翎队,白洋淀

责任编辑:李天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