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顺平县南腰山村 恰似皇宫在民间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马 征 2015-07-21 08:52:2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腰山王氏庄园正门。 本报记者 刘成群摄

  南腰山村位于顺平县腰山镇。顺平原名完县,县城西10公里的伊祁山据说是五帝之一的尧帝诞生地。腰山离伊祁山20公里,相传尧帝父子曾登山远眺,问道苍穹,故此山得“尧山”之名,经口口相传,语差笔误,竟成为了今天的“腰山”。

  明洪武年间,政府从山西洪洞县迁大批移民来此,垦荒种地,盖舍织布,遂成村庄,便以山为名,称“腰山村”,后人口大增,腰山村一分为三,以方位划分为“南腰山”、“西腰山”和“北腰山”。

  公元1647年的一天,清军汉镶黄旗四品参领王锡衮怀揣《圈地令》来到南腰山村,被这里“景美地沃负山带河”的风水所吸引。于是,他驻足村中,开始谋划自己的百年基业。

  如同清初所有跑马圈地的清朝贵族一样,武将出身的王锡衮用暴力把原住民驱赶到村边,自己在南腰山村的中心位置动土建园,这座豪宅随着王家香火的传承,不断扩建,最终建成了一座占地300亩,拥有20余个四进大院、1000多间房屋的城堡式庄园——王氏庄园。

  记者在村里看到,占地300亩的城堡,几乎就是整个南腰山村的全貌。三条东西走向的大街将整个庄园分成四个部分,从南至北依次为场院、南园、中园和北园。场院是王家的收租院、车马院、碾磨院,院门前一条可并行两辆骡车的大道,道旁的国槐是当年栽下,到今天已经是300多岁的高龄。

  南园也称“将军府”,正方形格局,从东至西三路四合院并列,分别是“梦和堂”、“仁和堂”和“义合堂”。园内北端是一座颇有规模的戏楼,每年春节,名角大腕从农历大年初一一直唱到农历二月二。

  当地人常常笑谈,曹雪芹家族当年的奢华生活也不过如此,不同的是,曹家已是烟消云散,而王氏庄园则贯穿整个大清朝,共荣共辱,沧桑百年。

  穿行于这座北方民居的建筑极品之中,不由感叹其精美与中国建筑者的巧夺天工。但见:照壁门当,雕梁垂花,上马石旁拴马桩;曲径绕古槐,银杏映旗庄,一棵九龙柏,道不尽沧桑。

  作为一名四品武官,王锡衮建了一座与自己身份并不相符的、已经严重“逾制”的庄园。

  按清制,三品以上官台基高二尺,四品以下台基高一尺,而王氏庄园仁和堂大门前,台阶五级,厅前的台阶达到了七级,早已超过二尺之制,完完全全是一座超标准的建筑。

  此宅位于京畿之地的顺平,既谈不上天高,更说不得皇帝远,敢建此等规制的住宅,不由让人想到其背后或许有深厚的满清皇族背景。于是,在众多猜测中,多尔衮成为最让人相信的幕后贵胄。

  多尔衮,17岁随皇太极出征,平定天下,建立清朝。而王氏庄园,据说就是多尔衮在京外的行宫,是用清政府白花花的库银修建,因为仅仁和堂门前的照壁就花了上千两白银,这座照壁长12米,高6米,底座是整块巨石雕须弥座,素作的壁心,磨砖对缝,每块砖背后用铁钩固定。砖外大内小,两砖之间灌蛋清和糯米汁黏合,坚如磐石,矗立300年依然霸气外露。

  旧时褒奖大家闺秀或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里的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垂花门是内宅与外宅的分界线,垂花指门上檐柱不落地,悬于半空,并雕花刻莲。王氏庄园内,各垂花门形式多样、精致讨巧,且雕工极佳,可谓此制中精品之精品,也是最令人愿意驻足之地。

  照壁垂花,大气中透着秀气;抱鼓龙柏,匠心与天然相融相生。

  再显赫的家族,也有衰落的一天;再宏大的建筑,也有回归民众的一刻。1947年,在土地改革中,王家第十一代后人搬离了这座辉煌的庄园。同年,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设于腰山,司令员聂荣臻在王氏庄园的仁和堂主持华北区经济工作会议。而平津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在南腰山的聂荣臻、肖克、杨成武、胡耀邦等人的彻夜谋划、运筹帷幄。一盏盏油灯,闪动在古宅之中;一道道命令,决胜于疆场之上。

  “腰山王,建三园,青堂瓦舍1000间;门套门,院连院,砖石木雕赛鲁班,恰似皇宫在民间。”南腰山村上岁数的老人们,大多还记得小时候念过的这首童谣。依然深刻的儿时的记忆,已经融入南腰山每一寸草木与血脉之中,传颂着、传承着。

关键词:语差,曹雪芹家族,皇宫,腰山,南腰山

责任编辑:李天洋